“慢生活”时代真的到了吗?

听到很多人在说,我们正在开始享受慢节奏的生活,说者很自豪,听者很向往,有点“慢生活”意境的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也给人带来一种慢生活的模式,包括许多人开始炫耀面前一杯红茶或咖啡,桌上一碟精致甜点,手捧一本书,或者是与闺蜜在午后残阳下惬意看书、聊天,甚至有人很肯定地说,我们确实过上慢生活了。真的如此吗?你确信不是时代的速度差造成的错觉?
“慢生活”时代真的到了吗?
“慢生活”时代真的到了吗?
文章插图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时代速度差。速度差可以用两种方式鉴别,一个是生活节奏;一个是出行工具。咱们先说说生活节奏形成的时代差。“快节奏”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对标深圳。深圳自改开后,这里就一直是“速度”的代名词,“三天一层楼”的国贸大厦;日新月异的城市风貌;GDP增速连年成为世界经济的热点。还有在这里打拼的男男女女,最有代表性的一幕:人们匆匆挤上公交车,左手一杯豆浆,右手一小袋包子或油条,随车边行边吃,到站下车,简单的早餐也吃完了,然后仍然是步履匆匆冲向写字楼。这一幕在深圳随处可见。

“慢生活”时代真的到了吗?
文章插图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自行车还是人们主要代步工具,绿皮车也还是人们远行的交通工具。老家想快也快不起来的生活节奏,和北上广深那些“北漂”、“白领”一族赶时间上班,在公交车或地铁上抢时间吃早餐的节奏相比,一慢一快,立时有了鲜明对照。相对于两腿紧着倒腾,时速也不过一二十公里的自行车,对于时速接近一百公里的绿皮车,当然可以用“呼啸而过”来形容它的速度。“快节奏”的生活,是在这样的参照下出现在人们的口语中。

“慢生活”时代真的到了吗?
文章插图
生活的质量越来越高,口袋里的银子不用担心一顿大餐后半个月扎着脖子省吃俭用,慢生活当然可以是我们享受的一种生活方式。可以,并不意味着“已经”,不能以点带面。慢生活目前仍然只有极少数人享受到了,多数人也仍然还在“快节奏”的模式下争分夺秒,只不过,这多数人群,又被另一种“时代速度差”误导,以为进入了慢生活模式,其实不然,还是错觉。

“慢生活”时代真的到了吗?
文章插图
以企业为例,私企在体量上比不上国企,但在数量上,私企最为庞大。有多少人真正是“朝九晚五”、“双休”?估计不多;那么,有多少人是“996”、“5+2”、“白加黑”?多如牛毛。但是,很多人很自信的说,我们已经进入“慢生活”方式。可以很负责任的说——真不是。你在诸如“996”这样的工作状态下,从哪找来的时间说你已经开始享受慢生活了?一周能有一天睡到自然醒,这不叫慢生活;一礼拜七天,你屁打脚后跟的在好不容易休息的这天,挤时间喝一次下午茶,或是慢骑城市大街小巷,也不是慢生活,只是偶尔享受一下不用着急赶时间的慢节奏,这叫快慢调整,和“慢生活”不沾边。

“慢生活”时代真的到了吗?
文章插图
这就如同时速一百公里的绿皮车和时速超过300公里的高铁相比,前者在你的眼里成了慢吞吞的老爷车,而后者则是“风驰电掣”。你用绿皮车的速度看高铁,以为这是慢生活,但你人在哪儿?错不了,你不在绿皮车上,而是在时速超过三百公里的高铁上,你的生活没有慢下来,只是视觉上看见了绿皮车的“慢”,你的身体在飞速前行的高铁列车上。偶尔车停大站,下来活动活动腿脚,然后又得上车,只争朝夕的赶往前程。前方,那才是慢生活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