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是刻骨铭心的仇恨,但日本战后为什么会感激美国 人?

我们一直说 ,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 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 那么 , 如果在极度仇恨之后 , 又转变为极度的热爱和崇拜 , 背后的原因 , 就更值得探寻了 。 1945年8月30日 , 下午2点05分 。 一架飞机在日本横滨以西的厚木机场缓缓降落 。 整个机场高度戒备 , 全部戒严 。 因为 , 这架名叫“巴丹号”的飞机 , 是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的座机 。 麦克阿瑟作为“二战”期间的“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 , 现在的头衔是“驻日盟军最高司令”——没错 , 他是在日本战败投降后 , 来接管日本的 。 但久经沙场的麦克阿瑟 , 在迈出机舱门的时候 , 还是有一点紧张 。
明是刻骨铭心的仇恨,但日本战后为什么会感激美国 人?
文章图片
麦克阿瑟走出飞机
麦克阿瑟其实应该提前一周就抵达日本 。 但是 , 他得到的情报是 , 厚木机场停着数不清的日本“自杀式”飞机 , 而一大批“神风特工队”的队员已经表态: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渴望 , 与这位沾满大日本皇军鲜血的刽子手同归于尽!太平洋战场上 , 美国人在中后期把日本人虐得体无完肤 , 从硫磺岛到关岛 , 从冲绳岛到东京大轰炸 , 再加上广岛和长崎的两颗原子弹 , 日本数十万军民尸骨无存——当然 , 日本人未必会检讨是他们自己先偷袭珍珠港的 。 而麦克阿瑟呢?是他指挥着美国军队 , 冲破一层又一层日本人用尸体堆积起来的防线和壁垒 , 一直从澳大利亚打到日本——在很多日本军官和士兵心目中 , 他就是“罪魁祸首” 。 此时此刻 , 日本的本土还有300万士兵尚未完全缴械 , 对于孤身前来接受投降的麦克阿瑟来说——他自己是很得意这种“孤胆英雄”行为的——只要有一点点“哗变” , 他就可能被愤怒的日本人撕碎 。 所以 , 麦克阿瑟在命令厚木机场的所有日本飞机拆除螺旋桨之后 , 才敢降落到这里 。 事实证明 , 麦克阿瑟的担心不无道理 。 从机场到横滨市区 , 有13公里的路程 。 一路上 , 麦克阿瑟发现 , 沿途的道路两旁 , 站满了日本士兵 , 可能有3万名之多 。 而所有的日本士兵 , 都背朝他的车队 。 旁边有人给麦克阿瑟解释:这是他们拱卫天皇的方式 。 但麦克阿瑟没有理由因为这种安慰而平静下来 。 面对明显有敌对情绪的日本士兵 , 他的任务非常艰巨:接管这个国家 , 稳定这个国家 , 恢复这个国家 。
但首先 , 他决定要震慑这个国家 。 1945年9月2日 , 上午9点 。 日本的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在东京湾的美军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 。 盟军的代表团 , 以麦克阿瑟领衔 , 日本的代表团首席代表 , 是新任的外相重光葵——就是1932年在上海虹口公园被炸断腿的那位 。
明是刻骨铭心的仇恨,但日本战后为什么会感激美国 人?
文章图片
麦克阿瑟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舰上代表盟军接受日本无条件投降 , 当时中方受降代表团的团长是徐永昌签字仪式只进行了18分钟就结束了 , 然后 , 让现场所有人都大为震撼的一幕发生了:整整400架美国当时最先进的B-29轰炸机列队掠过“密苏里”号战舰的上空 , 队列旁围绕的 , 又是整整1500架舰载机 。 整个天空都被遮蔽 , 整个海洋都被震动 。 当时的日本代表团成员面面相觑 , 沉默不语——如果能回到1941年 , 他们估计一定不会发动偷袭 , 去招惹美国这个拥有超级生产力的怪兽 。 而麦克阿瑟安排这一出的用意也很明显:你们之前不是不肯投降吗?不是要“玉碎”吗?“碎”给我看看?第一步是震慑 , 第二步就是瓦解意志 。 瓦解谁的意志?当然是日本国民的意志 。 日本国民的意志来源于哪里?来源于一个人:日本天皇 。 在投降仪式举行之前 , 美军曾给日本天皇草拟过一份天皇的投降诏书 , 第一句是:“我 , 天皇裕仁……”当时麦克阿瑟觉得这句话很正常 , 但身边在场的日本人都面露愠色 。 旁边有人悄悄告诉麦克阿瑟:“天皇从来不用‘我’ , 用‘朕’ 。 ”麦克阿瑟由此深深体会到了日本民众对天皇那种近乎癫狂的崇拜 。 于是 , 他立刻告诫所有部下:“不要不尊敬日本天皇 , 这样会惹怒日本的军人!”但尊敬归尊敬 , 不解决“天皇”这个问题 , 是不可能让日本人彻底接受改造的 。 于是 , 麦克阿瑟让日本的裕仁天皇发表了一个宣言 。 这个宣言 , 就是著名的《人间宣言》 。
明是刻骨铭心的仇恨,但日本战后为什么会感激美国 人?
文章图片
换句话说 , 就是天皇通过一份诏书的形式告诉全体日本国民:我不是神 , 我和大家一样 , 都是凡人 。 这样一个举动 , 既保住了日本军人的颜面 , 但也让天皇的威信在平民老百姓心目中大大降低了 。 当然 , 麦克阿瑟却为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埋下了一颗大地雷:天皇若不被彻底清算 , 日本军国主义又怎么可能不招魂?前两步基础打好以后 , 麦克阿瑟正式开始了他对日本的改造 。 首先 , 麦克阿瑟要为日本制定一部新宪法 。 新宪法的草案被称为“麦克阿瑟草案” , 但其实是麦克阿瑟让占领军中那些参战前是律师的军官和士兵经过详细讨论后写出来的 。 日本的新宪法是美国制度与英国制度的结合 , 代表着那批年轻律师最大的理想:最大程度保障国民权利 。 这部宪法曾被一些人认为是资本主义国家历史上最自由的宪法 , 也被一些人认为是麦克阿瑟在占领日本期间最大的成就 。 1946年4月10日 , 日本根据新出笼的宪法举行了战后的第一次国会选举 。 在那次选举中 , 有1300万日本妇女参加了投票——麦克阿瑟坚持一定要给妇女投票权 , 因为他认为这也将打击处于男权社会的日本男子的自信和尊严 。 结果 , 有一位妓女也被选进了众议院 。 有很多人反对 , 麦克阿瑟就问妓女获得了多少选票 , 得到的回答是“25.6万张” 。 麦克阿瑟随即向那位妓女发出了贺信 , 他说:“那么多的选票 , 绝不会仅仅是依靠她那暧昧的职业得到的 。 ”政治体制搞定 , 麦克阿瑟的第二步是搞经济 。 在这一方面 , 麦克阿瑟用的秘诀就是一个字: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 日本大约80%的工业和金融财富都控制在一批大财阀的手里:三菱、三井、住友……这些大垄断公司不仅垄断了国家财富 , 还左右了国家的政治和决策 。 “二战”期间 , 这些大财阀公司也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战争的发动机之一 。 于是 , 麦克阿瑟就下令把这些大财阀全都解散——规定财阀们必须交出所控制的股票 , 一半公开出售 , 剩下的一半作为财产税上缴 。 让这些“巨无霸”公司都成了普通公司 , 既增强了市场的活力 , 又避免这些公司以后再能影响国家政策 。 这种简单粗暴的行为当然会引起反抗 , 但没事 , 和强迫日本人接受新宪法一样 , 麦克阿瑟手里有飞机大炮和机枪(但这项改革其实收效不大) 。 政治和经济改革的同时 , 麦克阿瑟还要解决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农民问题 。 怎么解决?说穿了也是一个套路:搞土改 。 在战前 , 日本的土地高度集中 , 全国大约有一半的耕地集中在地主手里 , 他们靠收租就能过着非常舒适的生活 , 贫苦的农民没有地种 , 这种行为大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 麦克阿瑟在1946年6月正式提出自己的土改方案:在村子里的地主 , 可以保留大约两亩半的土地 , 多余的全部由国家收购;不在村的地主的土地 , 全部由国家收购 。 然后这些土地再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转给佃农 。 由于缺乏粮食和物资 , 黑市一度成为战后日本人的主要物资来源 , 到1950年 , 日本大概有3000万亩的土地被国家收购 , 475万余户的农民获得了自己的土地(占日本全国农民总数的75%) , 日本农村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 。 除了这三项重要改革 , 麦克阿瑟还对日本的教育体系和宗教体系(主要是针对神道教 , 麦克阿瑟曾想一把火烧了靖国神社 , 但出于冷战考虑而最终没有进行)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 而改革的目的只有一个——无论是教育还是宗教 , 绝对不能再宣扬对天皇效忠 , 鼓吹民族狂热情绪 。 这些改革的方向都没问题 , 虽然在过程中肯定会引起很大的反弹 , 但最终还是被保障施行 ,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 , 已经被全部解除武装的日本民众在全副武装的美军面前 , 其实是没有什么反抗能力的 , 一边是棍棒 , 一边又是蜜糖(麦克阿瑟为日本争取来了大量粮食援助) , 所以麦克阿瑟有足够的筹码保证他的改革能得到有效的推行 。 而另一方面 , 是因为日本赶上了一场对他们极其有利的战争 。 1950年6月25日拂晓 , 朝鲜战争爆发 。 这场突如其来的朝鲜战争 , 不仅打乱了中国原先的步骤 , 也出乎美国的意料 , 但对于日本而言 , 却是一块天上掉下的馅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