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岳的天炉能顶住日本人对长沙的三次进攻,为什么守不住海南岛?

通过分析薛岳的“天炉战术”可以发现 , 这就是弹性防御的一种 , 利用空间优势把战场变得立体化、碎片化 , 不断拉长对手的战线 , 同时巧妙地利用地形逐次抵抗 , 尽可能杀伤、疲惫强大的对手 , 给主力兵团反击创造条件 , 二战期间这种战术被广泛应用 , 比如莫德尔VS朱可夫的勒热夫突出部战役就是这样打的 , 曼施坦因的成名作“第三次哈尔科夫会战”也是如此 。

薛岳的天炉能顶住日本人对长沙的三次进攻,为什么守不住海南岛?
文章图片
弹性防御的有个根本的前提 , 就是防御一方占据作战主动权 , 而且有充足、源源不断的后勤补给 , 比如莫德尔就在战役期间获得了多个德国步兵师、装甲师的援兵支持 , 相应的弹药、食品补给也很充足;曼施坦因更是获得了驻扎在法国的党卫军支援 , 才有条件完成载入史册的弹性防御;薛伯陵的天炉战术也少不了强大的后勤支持 。
薛岳的第9战区基本都在湖南 , 是抗战的后勤基地之一 , 不仅物产丰富且军事资源大多向这里集中 , 这就给了薛岳打持久战的资格 。

薛岳的天炉能顶住日本人对长沙的三次进攻,为什么守不住海南岛?
文章图片
此外 , 这里的3000万百姓和30万大军都感到自己无处可退 , 因为湖南之外真的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处了 , 在丢失了武汉、宜昌、岳阳之后 , 整个华中都变得不再安全 , 这么多人又不可能都挤到四川盆地去 , 既然日军不给活路 , 那么顽强抵抗就是唯一的出路 , 因此薛伯陵和他手下的将官打得都很坚决 , 这就是弹性防御最基本前提 , 如果再像之前那样一触即溃(国军一旦感到被包围就会崩溃) , 就谈不上弹性防御了 。
薛伯陵后来说第一次长沙会战就伤亡了5.9万人以上 , 而当时整个第9战区的总兵力也就30万大几 , 参战兵力约24万人 , 伤亡四分之一都没有全线崩溃 , 这在抗战史上也是很少见的 , 正是这份顽强造就了天炉战术的成功 。

薛岳的天炉能顶住日本人对长沙的三次进攻,为什么守不住海南岛?
文章图片
而在10多年后的海南战役情况完全不同 , 首先这是一场内战 , 国军当中没有多少军人愿意为谁尽忠 。
尤其是我军在40天内击溃新桂系17万大军、前锋轻松解放了雷州半岛之后 , 分散在云南、贵州、四川、海南的国军残兵败将 , 基本都没有继续作战的心情了 , 因为当时名义上主政国民政府的就是新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 , 随着他们的兵力瓦解 , 党国已经名存实亡 , 既然已经改朝换代 , 困守海南岛的10万残余还有什么理由战斗呢?他们的大部分人就等着向我军投降了 。

薛岳的天炉能顶住日本人对长沙的三次进攻,为什么守不住海南岛?
文章图片
此外 , 薛伯陵和这10万人是有退路的 , 那就是湾湾岛 , 当时国军还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 , 薛岳和他的亲兵可以随时撤退出海 , 也就是说这帮人并没有长沙会战时期那种坚决的战斗意志 。
而且 , 薛伯陵死守海南岛的战略部署也不是天炉战术 , 或者说和弹性防御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 他的防线其实就一条 , 那就是琼州海峡这道天堑 , 当时国军集中了50艘军舰和40多架飞机加强海防 , 考虑到我军之前没有任何渡海作战的经验、装备 , 且之前渡海解放金门岛的战斗还以失败告终 , 薛伯陵的心态是非常松懈的 , 他做梦都想不到我们能抱着木板船跨过琼州海峡 。

薛岳的天炉能顶住日本人对长沙的三次进攻,为什么守不住海南岛?
文章图片
薛伯陵防御海南的10万大军部署很分散 , 海南这个鸡蛋一样的岛屿地形并不复杂 , 它的每一寸海岸线都能作为我军的登陆场 , 因此薛伯陵像撒胡椒面一样分兵把守每一段海岸线 , 这就给了我军轻易登岸的机会 , 因为我们的突击队不管到哪里都占据优势 。

薛岳的天炉能顶住日本人对长沙的三次进攻,为什么守不住海南岛?
文章图片
而且 , 我军在行动之前就广泛发挥自己的优势 , 那就是坚苦耐劳、不依赖后勤的作战风格 , 这就最大限度地克服了渡海作战的弊端 , 只要坚持到对手心态崩溃 , 之后就只剩下抓俘虏的工作了 。
薛岳的天炉能顶住日本人对长沙的三次进攻,为什么守不住海南岛?】没有防御纵深、没有后勤供应、没有死战到底的决心 , 薛伯陵在海南岛根本不具备施展天炉战术的条件 , 失败是理所当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