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风情丨福建汉族人的祖先都是来自古代中原吗?其实不然也
文章图片
声明:本文仅是探寻福建的历史文化 , 无民族歧视之意 。
谈起福建人的历史 , 绝大多数福建人都认同自己的祖先是来自古代中原的汉人 。 但是纵观福建整个发展史 , 我们会发现 , 其实是一个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史 , 也就是说 , 并不是所有福建汉族人的祖先都是来自古代中原 。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得从闽越族与闽越国说起 。
文章图片
闽越族是越王勾践的后裔与福建土著闽人相融合后的一个群体 , 属于百越土著中的一支 。 闽越族在勾践第十四世孙无诸带领下 , 建立闽越国 。
汉元丰元年(公元前110年) , 因无诸后人余善反汉 , 汉武帝起兵四路消灭闽越国 。 为了以绝后患 , 汉武帝下令将闽越族人“悉徙其众于江淮之间 , 东越地遂虚” 。 有些人以为至此 , 福建再无土著人 , 但事实并非如此 。 当时只是迁徙了闽越国的上层统治人物以及一部分军队 , 而大量的闽越族土著则逃进深山中 , 成为“山越” , 也是后来畲族的先民 , 还有一部分人逃到海上岛屿 , 成为了后世所称的“岛夷”或“疍民” 。
自汉晋开始 , 中原汉人开始一波波的入闽 , 福建开启了民族融合的序幕 。
文章图片
山越(畲族)的融合
汉武帝之后 , 散居于山林中的闽越人 , 有些还在反抗汉人的迁入 , 有些为了避免民族歧视 , 便依托中原士族之姓 , 改用汉姓 。 改汉姓是闽越人融入汉族的一个重要标志 , 也是获得生存空间的一个重要途径 。
宋《太平寰宇记》载:“闽县越州地 , 即古东瓯 , 今建州亦其地 , 皆夷种 , 谓林、黄是其裔” 。 由此可见 , 福建的汉姓家族 , 其祖先有可能是闽越先民通过改姓而获得的 。 近代有人对我国畲族姓氏进行考析 , 发现畲族发展历史上曾出现58个汉族姓氏 , 诸如陈、杨、李、王等等 。
自唐代开始 , 各朝廷都主张“普天之下 , 莫非王土 , 率土之滨 , 莫非王臣”的文化观念 , 故而各朝廷对福建土著闽越遗民都采取了“招安”的政策 。 比如 , 唐代初期 , 陈元光平定“蛮獠啸乱”之后 , 就对归附的“蛮獠”采取积极的招抚措施 , 如免税免役、传授中原先进生产技术等等 。 这种政策让许多隐藏在山林间的闽越遗民不再东躲西藏 , 成为了朝廷实名编户的汉民 。 民国《永春县志》载:“(永春)畲民……今多同化于汉人 , 与华族无异矣 。 ……又钟姓闻亦有改为章者 。 ”
自主改姓、朝廷招安 , 是闽越遗民融入汉族的主要形式 , 除此之外还有“汉蛮”通婚 。 《建阳县志》载:“畲民半染华风 , 欲与汉人为婚 , 则先为其幼女缠足 , 稍长 , 令学针黹 , 坐闺中 , 不与习农事 , 奁资亦略如华人 。 ”
随着历朝历代中原汉民的不断入闽 , 福建汉民开始逐渐往山区发展 , 山林间闽越遗民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 因此 , 大部分居住在山林间的畲民渐渐融入汉族是一个必然结果 。 时至今日 , 福建还有不少畲族人民 , 他们的文化是研究闽越文化的一个活化石 。
文章图片
【福建风情丨福建汉族人的祖先都是来自古代中原吗?其实不然也】疍民的融合
疍民 , 是古代福建居住于水上的一个族群 。 一般水上居民 , 由于生活条件、教育水平相对落后 , 使得他们的谋生手段也相对单调 , 生活普遍贫困 。
宋代之后 , 疍民被人称为“贱民” , 其社会地位与汉人甚至畲民相差甚远 。 这就促使许多疍民上岸居住 , 他们在江河内海的滩涂或沙洲土上开荒种地 , 有些人则充当陆上汉人的家丁或雇农 , 逐渐地转化为汉民 。
在疍民融入汉族的过程中 , 自主改姓、朝廷招安也是常见形式 。 不过 , 因生活习俗的差别 , 导致他们不易与其他民族相融合 , 故而疍民的汉化步伐比畲族要慢得多 。
文章图片
外番民族的融合
唐宋元期间 ,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 , 泉州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 。 繁荣的经贸 , 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商人前来从事经济文化交流 , 其中以伊斯兰穆斯林的阿拉伯人为主 , 也就是所谓的“色目人” 。 在初期 , 这些外番民族与汉族就互相通婚 , 穆斯林的血缘与文化也渐渐融入进了福建汉族中 。
- 福建省|福建一农民五千元买下皇帝龙床,专家:无价,老农:五亿卖你
- 福建发现一本明朝太监族谱,内容推翻史书,清朝果然大肆篡改明史
- 2021“V游延边”丨生死相守四十载 共筑爱国丰碑
- 凭什么你做好人,我做恶人?丨漫画传习录(3)
- 宋朝:最尊重知识分子的朝代丨吴晓波
- 老照片:一百年前的福建福州,不一样的榕城风情
- 民国风情头 我肯定 在几百年前 就说过我爱你
- 人的善良哪里来?丨漫画心学(3)
- 明史|福建发现太监张敏族谱,里面内容颠覆《明史》,清朝果然篡改明史
- 福建老农5000元买下皇帝龙床,专家称无价,他,五亿卖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