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永乐大帝朱棣为何抗父命而重用太监?( 二 )



说说永乐大帝朱棣为何抗父命而重用太监?
文章图片
可见嗜杀成性的朱棣 , 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 , 乱臣贼子的压力 , 身体不行的压力 , 没文化被读书人看不起的压力 , 统统在登基后显露无遗 。 他要用疯狂的权力欲和征服欲摆脱这些压力 , 他掌控一切 , 不能让人有一丝质疑和冒犯 。
虽然坐上皇位 , 看似天下之主 , 可天下人不一定认同 。 面对这种情况 , 怎么办?朱棣一边令人修史 , 一边大开杀戒 , 将那些不顺从自己的士大夫 , 一个个的押赴刑场 , 用最残忍手段一个个处死 。 朱棣一生无改嗜杀气度 , 其所作所为令身边奴仆胆战心惊 , 据说一位在身边伏侍他二十年的老太监 , 看过主子无数次惨酷杀人 。 但后来朱棣杀人杀到变态地步 , 也不免令其胆寒 , 从而因恐作病 。
重用宦官的朱棣 , 主要目的就是强化监控 。 即便士人口服 , 也未必心服 。 所以必须加强监查力度 。 于是永乐帝时期 , 宦官对皇帝的安全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 用好这些身边特务 , 既可以随时掌握士人动态 , 又可及时打压 , 瓦解他们的士气 。 可以说 , 这是永乐打造的明朝专制主义的一种最可鄙形式 。
残暴不逊老爹的朱棣 , 在疑心方面更不逊老爹 , 朱棣可以说他是历史上著名的多疑之君 , 加不加之一都可以 。 他所始终信任的人基本没有 。
我们举个例子 。
礼部侍郎胡濙号称朱棣所信任的人之一 。 但从他们君臣之间相处之道 , 我们或许能够看出多疑的朱棣帝王心术 。
胡濙本来是建文二年中的进士 , 被授予兵部给事中之职 , 应该算是建文帝的旧臣 。 但在朱棣当皇上以后 , 他不仅没受牵连 , 还很快就被提拔为“户科都给事中” 。 很多人推测 , 很可能胡濙在当“兵部给事中”的时候 , 就已经投靠了朱棣 , 经常给朱棣通风报信 , 算是朱棣的心腹了 。
胡濙有多受朱棣信任 , 从两个事可以看出来 。

说说永乐大帝朱棣为何抗父命而重用太监?
文章图片
一是他曾经受命监督皇太子朱高炽 。 朱高炽长的很胖 , 腿脚还不好 , 朱棣本就不喜欢他 , 再加上次子朱高煦经常在一旁煽风点火讲皇太子的坏话 , 朱棣就产生了怀疑 。 有一次朱棣对胡濙说:“人言东宫多失德” , 让胡濙暗中调查 。 幸好皇太子尾巴夹的紧 , 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干事 , 感动了胡濙 , 他认为并无此事 , “以皇太子诚敬晓谨七事密奏之 , 自是上疑始释” 。
还有一件事 , 那就是胡濙受命寻找建文帝 。 朱棣让他以寻访仙人张三丰为名 , 走遍天下州郡 , 秘密查找建文帝的下落 。 这既是一项最隐秘的工作 , 也是一项苦差事 , 胡濙常常化装成百姓 , 秘密打听消息 , 一去就是14年 。 后来回来歇了三年 , 又被派出去找了4年 。 一直到了永乐21年 , 一天晚上 , 朱棣已经就寝 , 胡濙找上门来 , 二人深谈至半夜 , 胡濙“漏下四鼓乃出” 。 二人的谈话内容虽然秘不可知 , 但据《明史·胡濙传》记载 , “先濙未至 , 传言建文帝蹈海去 , 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 , 至是疑始释 。 ”估计是胡濙带来了建文帝的确切消息 , 朱棣终于放心了 。
寻找建文帝、监督皇太子这样隐秘的事都交给胡濙 , 可见他是朱棣最信任的人之一 , 这一点恐怕连胡濙自己都是这样认为的 。 但事实是这样吗?
还是让史实说话吧 。 史料记载 , 一次胡濙回京向朱棣汇报寻找建文帝的情况 , 把所见所闻向皇帝详细汇报 。 汇报完之后 , 胡濙准备起身告辞 , 朱棣突然问他:都汇报完了?胡濙说:是啊?朱棣接着问道:你还曾经请一个土司写过一封信吧?
闻听此言 , 胡濙大惊失色 , 他惊的倒不是他曾与土司来往 , 而是朱棣是如何知道此事的 。 他常年奔波在外 , 去的都是穷乡僻壤 , 做的事又非常隐秘 , 很多时候连个仆人也不能带 , 知道的人凤毛麟角 。 可是朱棣竟对自己的行踪了如指掌 , 可见胡濙在出巡暗访的同时 , 朱棣还派了人监视、跟踪胡濙 , 只不过胡濙被蒙在鼓里罢了 。 朱棣这句话其实是在警告胡濙 , 你的行动我一清二楚 , 给我放老实点 。
朱棣这句话让胡濙惊出一身冷汗 , 又让他心里凉了半截 。 他含辛茹苦二十余年 , 甚至连母亲病故也没能回家 , 竟然还得不到皇帝的完全信任 , 能不心凉吗?但是 , 坐在皇帝的宝座上的朱棣 , 权力欲达到了变态程度 , 会绝对信任哪一个臣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