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孩子被关进卫生间,比冷暴力更伤人的是这个


5岁孩子被关进卫生间,比冷暴力更伤人的是这个
文章插图
文|娇云
在综艺《听姐说》里,倪虹洁谈起一段难以释怀的经历。
18岁时,倪虹洁机缘巧合地拍了内衣广告,而父母是从电视上得知的。
最尬的一次,是全家人同时看到广告。那天,大家吃着饭聊着天,电视突然跳转到她的内衣广告,一时间所有人竟瞬间冷冻一般,直到广告结束。

5岁孩子被关进卫生间,比冷暴力更伤人的是这个
文章插图
5岁孩子被关进卫生间,比冷暴力更伤人的是这个】如果当时地上有条缝,她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钻下去。
实际上,父母并不认可也不支持她做这事,但至始至终却只字不提。
父母的“回避式沟通”,让她很受挫,一度怀疑自己出了问题,甚至没自信当众表达自己。
倪虹洁表面上大大咧咧,再提往事却没忍住眼泪,表示很长一段时间都很自卑。

5岁孩子被关进卫生间,比冷暴力更伤人的是这个
文章插图
沟通在亲子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回避沟通的父母,其不明确的态度,让孩子容易陷入对未知的恐惧。

5岁孩子被关进卫生间,比冷暴力更伤人的是这个
文章插图
回避应对,是父母说不出口的沟通法
有位妈妈发视频称自己“一整天没理女儿”。
原来,10岁的女儿在房间,妈妈有事想进去,但妈妈敲了10分钟的门,她也没开,还不耐烦地问妈妈:“干什么”。
妈妈认为女儿态度不好,一气之下就不搭理孩子。

5岁孩子被关进卫生间,比冷暴力更伤人的是这个
文章插图
觉察到妈妈的冷漠,孩子主动帮妈妈做事,跟她说话,但都被拒绝了;晚上睡觉,女儿想挨近妈妈,也被推开。
孩子几次委屈得要掉眼泪,可妈妈依然不理不睬,也不告诉孩子是为什么。
妈妈认为,“冷冷”就能让孩子知错懂道理,比说教要来得有用。但这样的方法真的好使吗?我看到的,只有孩子在被最亲的人冷漠对待下的屈服。
因为父母在用冷漠让孩子放弃自我选择,而顺从自己,甚至还以不沟通来强化对孩子的不满,以此惩罚他。
在综艺节目《妈妈听我说》中,一位5岁大的男孩,经常被妈妈关进卫生间。
有次节目开场走秀中,孩子为了不让台下的妈妈失望,就一直站在前面摆拍,造成了后面的拥堵。而妈妈生气了,认为孩子把节目搞砸了,回家后就把他关进卫生间。

5岁孩子被关进卫生间,比冷暴力更伤人的是这个
文章插图
孩子很委屈,哭诉一出错就被关,妈妈却从来不听解释,为此经常做噩梦。但妈妈并没有意识到这样做有何不妥,表示是为孩子着想。
实际上,这位妈妈缺乏沟通意识,也不知如何与孩子沟通,因此就采取回避,选择冷处理。
然而,父母经常使用冷处理,一旦它变成一种习惯,或成为惩罚手段时,就沦为冷暴力。
冷暴力是给孩子沉重的精神虐待,这往往始于回避沟通所带来的冷漠和拒绝。

5岁孩子被关进卫生间,比冷暴力更伤人的是这个
文章插图
回避沟通,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杭州一位7岁的小女孩被关在门外足足3个小时,而在屋里的妈妈一直不闻不问,直到邻居担心发生意外报了警。
原来,眼看假期过一半,孩子的作业一页也没写,妈妈非常生气,把孩子赶出并关在门外。不管孩子怎么敲门、道歉她始终不理会,也不开门。警察的到来,也没能说服她开门,而妈妈隔着门表示,再也不会相信孩子。

5岁孩子被关进卫生间,比冷暴力更伤人的是这个
文章插图
最后,警察只好把孩子带回派出所住了一晚。
心理学家赫洛克曾做了个实验,他把106名学生随机分为4组进行习题练习。
每次结束,就会对第一组孩子进行严厉批评,第二组则受到表扬,第三组不会得到任何评价,称为“被忽视组”,第四组则被隔离,是“被控制组”。
5天后结果显示:前三组孩子的成绩明显优于“被控制组”,成绩最好的则是“受表扬组”,更让人惊奇的是,“挨批评组”的成绩竟然优于“被忽视组”。
也就是说,适当的表扬优于批评,而就算是批评也比不予任何评价要好。
关系到孩子的事,父母积极反馈,能让孩子再接再厉,消极反馈更次之,不给予反馈则会让孩子放弃努力。而父母冷漠的态度,会让孩子感到焦虑、恐惧,觉得自己不被重视、不被爱。
父母回避沟通,容易让孩子缺乏安全感。
孩子的事父母不予回应,会让他陷入对未知的焦虑中,孩子变得敏感、脆弱,难以融入新环境,而遇事退缩,缺乏自信,自卑都会随之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