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武则天的一项发明,至今中国还在用,而且,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用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女皇帝 , 她虽然是女儿之身 , 可是 , 她却能够登上皇帝的宝座 , 除了狠辣的手腕以外 , 政治能力和眼光也绝不容忽视 。
事实上 , 历数封建史上的几百个皇帝 , 武则天的能力绝对在其中名列前茅 。 所以 , 我们绝对不能简单的将其看做是一个只会宫斗的妇女 。 如果一定要评判或者描摹武则天的一生 , 那最起码也应该从一个政治家的角度来评价她的作为 。

武则天|武则天的一项发明,至今中国还在用,而且,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用
文章图片
篡唐自立以后 , 武则天始终对忠于李唐的贵族世家有一种排斥心里 , 所以 , 她决定大力扶植寒门士子 。 事实上 , 在当时的情况下 , 也唯有寒门士子才能对她的提携感恩戴德 , 大部分世家贵族甚至连李唐这个政权都瞧不起 , 更别提是她这个篡唐自立的女皇帝了 。
出于巩固权力的需要 , 寒门士子成了武则天的扶植首选 。
隋炀帝发明出来的科举制度正是在武则天手中爆发出了其真正的光芒 。 武则天大力推行科举制度 , 彻底打压了世家大族 。 在她以前 , 唐代虽然也有科举 , 但是 , 官位还是始终掌握在大族的手中 , 科举制度的效果并不显著 。 武则天大力推行科举 , 为此还独出心裁 , 发明了"密卷制" 。

武则天|武则天的一项发明,至今中国还在用,而且,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用
文章图片
密卷制度出现之前 , 科举考试的试卷并不保密 , 考生的名字可以被考官直接看到 , 这难免就会产生一些徇私舞弊的现象 。
事实上 , 就是因为徇私舞弊的现象太过严重 , 所以 , 朝廷始终难以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 最终 , 朝廷中当官的大部分都是没有才能的庸人 。 武则天就是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才决定彻底革新 , 但她也并不是从一开始就青睐科举 。
武则天一开始还曾经实行过一段时间的举荐制度 。 但是 , 一段时间施行下来 , 她发现 , 举荐上来的人才其中有很多都是滥竽充数的关系户 。 他们的存在使得武周朝廷的效率极其低下 , 可以说 , 科举制度是武则天求才无门后 , 最终采取的方式 。

武则天|武则天的一项发明,至今中国还在用,而且,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用
文章图片
而她提出的"密卷制度"直接导致科举渐渐走入正轨 , 成为了寒门士子乃至读书人走上仕途的一条必由之路 。 她下令 , 朝廷的科举不但要考试 , 而且 , 试卷必须糊上名字 , 考官在不知道考生名字的情况下批卷 , 然后 , 才能最大限度的挑选出真正有才华的官员 。
而且 , 在主考官评定以后 , 武则天还专门在皇宫之中进行一次殿试 , 她会给中了进士的学子现场出题 , 考生们现场答题 , 由皇帝亲自选出状元 。

武则天|武则天的一项发明,至今中国还在用,而且,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用
文章图片
正如《新唐书》所说:"太后不惜爵位 , 以笼络四方豪杰自为助 , 虽妄男子 , 言有所合 , 辄不次官之;至不称职 , 寻亦废诛不少纵 , 务取实材真贤 。 "
这些贤才不仅是当时加强武则天统治的重要支柱 , 其中有些人还是后来辅佐玄宗"开元之治"的名臣贤相 , 如姚崇、宋璟等 。
糊名制度的推广使得朝廷选才用才更加具有说服力 , 官员们的任免也不再单单凭借经验和印象来定 , 而是根据考试成绩的优劣来决定 。 这使得大量被举荐上来的庸才被淘汰 , 朝廷不用再花大力气供养这些闲人 , 大唐也就能够更加有效的运转 。

武则天|武则天的一项发明,至今中国还在用,而且,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用
文章图片
并且 , 糊名在宋代常称为"弥封" , 就是要把试卷卷首的考生姓名、籍贯和初定等第都要封住或者裁去 , 以防评卷官徇私作弊 。 992年 , 将作监丞莆田陈靖上疏 , 建议在科举考试中使用糊名办法 , 得到宋太宗的采纳 。 1008年 , 糊名法在省试中开始实行 。
采用糊名法以后宋真宗高兴地对宰臣王旦等说:"今岁举人颇以糊名考校为惧 , 然有艺者皆喜于尽公 。 "
可以说 , 武则天发明出来的糊名制度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 直到现在 , 我们考试的时候依旧要避免在试卷上面留下标志性的记号 , 姓名等身份信息 , 做到在阅卷的时候更要充分保密 。
为了防止徇私舞弊而发明出的糊名制度 , 虽然 , 并不能真正避免考试作弊的现象 , 但是 , 它确实大大减少了此类现象的发生 。

武则天|武则天的一项发明,至今中国还在用,而且,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用
文章图片
其实 , 武则天的功绩远远不止于此 。 单单大力推广科举制度这一项就已经足以让她名垂青史 , 但因为女性的身份 , 后代很多人都对她有偏见 , 认为她恋栈权力 , 夺取皇位的道路太不光明 。 然而 , 他们这种说法分明是站在个人偏见的角度上来指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