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晚清和尚的悲惨生活:用"朝不保夕"来形容,最为贴切


和尚|晚清和尚的悲惨生活:用"朝不保夕"来形容,最为贴切
文章图片
清朝政府是不产生任何经济效益的 , 因此 , 偿还债务的压力 , 最终还是来到了广大的人民身上 。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算起 , 一直到1901年 , 清政府与多国签订《辛丑条约》 , 短短六十年的时间 , 据不完全统计 , 清政府总共对外赔付了7.2869亿两白银 。
而当时普通佃农的年收入 , 仅为8-9两银子 , 可见 , 如此高额的赔款给全体中国人带来了多大负担 。 在层层剥削下 , 中国人步履艰难 , 说是苟活于乱世 , 毫不为过 。
覆巢之下 , 焉有完卵?普通中国人通过自己的劳动 , 依然过得如此艰辛 , 那么 , 作为另一特殊群体和和尚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也许 , 用"朝不保夕"来形容 , 最为贴切 。

和尚|晚清和尚的悲惨生活:用"朝不保夕"来形容,最为贴切
文章图片
以上两种方法 , 仅在太平盛世较为顺利 , 在太平盛世 , 世俗众人的生活有保障 , 才有余钱支持佛教事业的发展 。
比如在盛世唐朝 , 著名诗人就写过"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诗句 , 可见盛世时候 , 佛教的发展才会比较顺利 。 甚至有穷人家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寺庙 , 因为寺庙管饭 , 能养活人 。 如明太祖朱元璋 , 因为家里穷 , 被家人送入寺庙 , 当了很多年的和尚 。
如果遇到乱世 , 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 , 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 能吃饱就已经阿弥陀佛了 , 自体力行的支持佛教 , 也就免了 。
在这样的条件下 , 无论是出外化缘 , 还是寄身于寺庙 , 和尚都将面临缺衣少粮的问题 。 照相技术的出现 , 将后来的世俗画面永远定格于纸上 。
通过这些照片 , 我们得以窥见当时的人们的生活面貌 。 而网络上流传的系列清朝寺庙中和尚的照片 , 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当时和尚生活的信息 。

和尚|晚清和尚的悲惨生活:用"朝不保夕"来形容,最为贴切
文章图片
但照片中的和尚的穿着并不是袈裟 , 而是布匹拼凑起来的袍子一样的东西 , 显然是因为没有正式袈裟而不得已的穿着打扮 。
由于生产力的低下 , 衣物对于那个时候的人来说是稀缺品 , 价格并不便宜 , 和尚穿不起正式的袈裟 , 只能用破布拼凑 , 也并不奇怪 。 但现实更残酷 , 和尚不仅没有多余的衣服 , 也没有鞋子穿 , 只能光脚 , 夏天还能坚持 , 但冬天依旧如此 , 流传下来的照片真实的记录了他们冬天光脚行走的情景 。
寺庙沦为太监收容所
至于居住地 , 和尚居住于寺庙 , 好歹能有栖身之地 , 但到了晚清 , 和尚的居住条件同样不容乐观 , 寺庙里居然出现了太监的身影 。
有人说 , 晚清时期将自己变成太监入宫 , 是一件不合时宜的事情 , 但这件不合时宜的事情是真实存在的 , 越来贫困的生活造成了很多人的生存问题 。
而成为太监进入皇宫是个保存性命的好方法 , 很多穷人都干过这种事 , 甚至河北一带 , 由于靠近京城的缘故 , 甚至出现过太监村 。
就是村里的人由于生活不下去了 , 索性把自己变成太监 , 如果有幸进入皇宫 , 好歹生存有保障 , 但现实是当太监也抢手 , 并且清朝的皇宫还在向外放出太监 。

和尚|晚清和尚的悲惨生活:用"朝不保夕"来形容,最为贴切
文章图片
这些太监本就无依无靠 , 无处可去 , 只好选择到寺庙里栖身 。 佛教本着普渡众生的原则 , 收留了这些太监 。
在一个普通人都生活艰难的时代 , 依靠信徒施舍的和尚 , 像命运的弃儿一样 , 过着食不果腹 , 衣不蔽体的生活 。 而晚清 , 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时代 , 在面临封建王朝瓦解的同时 , 还要遭受外来势力的入侵 , 普通民众的生活之艰难 , 实属悲壮!
同一时代的和尚之日子 , 也就更加不好过了 。 但即使是条件最艰苦的日子 , 他们依旧用自己仅有的东西 , 普渡着众生 。 也许 , 这就是佛教 , 无论经历多少个晚清一样的时代 , 依旧长盛不衰的原因吧 。
和尚|晚清和尚的悲惨生活:用"朝不保夕"来形容,最为贴切】文/朱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