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恩|试管中的生育较量

徐恩|试管中的生育较量文章插图
中国人口协会发布的《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显示 , 中国不孕不育发病率从20年前的2.5%-3%攀升到12.5%-15% 。 在我国 , 随着生育年龄的推后 , 环境、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 不孕不育患者数量已有5000万左右 。
互联网上一些女性宣扬“不婚不育保平安” , 现实语境中 , 生育焦虑却在真切地困扰着另一批人 。 更为严峻的现实是 , 孕育后代对于一些家庭而言 , 渐渐变得有些像是奢望 。
一面是不孕不育高发 , 就诊之路无比曲折;另一面是生育热忱和传宗接代的社会观念 。 中间不断被撕扯的是一个个家庭 , 巨大的矛盾下 , 辅助生殖被催热 , 试管中有焦虑也有希望 。
“这次真的是最后一次 。 ”
在扎了快200针之后 , 39岁的徐恩下了最后通牒 , 既是对丈夫 , 也对仍然心有不甘的自己 。 这些年 , 为了要一个孩子 , 她承受了很多肉体上的痛苦 , 放弃了对事业的追求 , 辗转多地求医 。 她想 , 马上40岁 , 是接受现实的时候了 。
谁在承受生育之苦
生育从未如此复杂 。 一方面 , 它是一个小家庭的隐私;另一方面 , 又是一个大家族的血脉延续 。 往大了说 , 还关乎社会的未来 。 而在中国 , “不想生”的低生育意愿和“不能生”的不孕症 , 两者正以荒诞又不失逻辑的方式共存 。
时间倒退12年 , 2009年刚结婚的徐恩和丈夫没着急要孩子 , 夫妻俩享受着二人世界的甜蜜 。 他们在山东某上市公司有一份不错的工作 。 升职就摆在眼前 , 职业带来的成就感唾手可得 , “虽然那时我已经快28岁了 , 但还处在追求自我发展的阶段 , 想过两年再要孩子 。 ”
与徐恩有相似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 女性接受教育的年限延长 , 毕业后找工作、适应职场 , 初婚初育年龄势必“水涨船高” 。 “年龄越大 , 不孕发生率越高 。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主任医师凌秀凤介绍 , 10年前 , 江苏育龄妇女平均初育年龄是26岁 , 现在则推迟到近30岁 , 而医学上最佳生育年龄是24岁至29岁 。 “所以说有时候父母催婚、催生是有道理的 , 从身体角度来说 , 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是对的 。 ”
徐恩也没过分在意 , 她曾认为怀孕生孩子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 作为高学历的职场精英 , 她习惯了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可控的 , 也是可以通过努力达成的 。 等过了两三年后她真的想要孩子 , 让甜蜜的家庭更完整时 , 事情变得不那么简单了 。 怀孕 , 就是她生活中那件充斥着概率、充满不确定性的事情 。
“我和丈夫做过很多孕前检查 , 明明各项指标显示一切正常 , 迟迟要不上孩子的 , 为什么是我呢?”作为一件到了“高龄产妇”才开始考虑的事情 , 生育的残酷之处暴露无遗:一旦发现问题 , 留给徐恩的时间窗口通常不长 。
因为始终查不清原因 , 徐恩又翻阅了不少资料 , 最后决定“北上” 。 她收拾行李 , 带着妈妈和丈夫 , 风尘仆仆赶去北京最有名的生殖中心 。 在医生的建议下 , 她决定走上试管之路 。
“先打针降调 , 看指标怎么样 , 到时候来促排 。 ”北京的医生给了方案 , 一场长期攻坚战看上去不可避免 , 徐恩索性在医院对面租了房子 , 和妈妈安心住下来 , 把丈夫赶回去上班 。
真正进入生殖中心 , 徐恩才看到 , 原来不孕不育的人群竟这么庞大!医院号源紧张 , 她总是能起多早就起多早 , 因为一不留神晚去一会 , 取号的队伍就要绕着圈排到医院门外 。 凌晨4点多 , 在小书包里装好纸巾、水杯、面包 , 拎起小马扎 , 徐恩和妈妈兵分两路去不同科室签到排号 。 “5点签上到 , 才能保证取到前50以内的号 。 ”想起那段经历 , 徐恩苦笑 。
常规检查、血尿、肝功能、激素、白带、宫颈……检查单子掐在手里 , 她在医院跑上跑下 , 在每项检查中间 , 等待也是常态 。
【徐恩|试管中的生育较量】徐恩到现在都还记得 , 诊室门外的屏幕播放的除了医院宣传片就是《猫和老鼠》 。 “来来回回那几集 , 情节都快要背下来了 。 ”看着那只被耍得团团转却总抓不到老鼠的傻猫 , 她笑不出来 。
等检查都差不多时 , 马上要进行取卵手术 。 这还是她成年后第一次进手术室 , 表面上装作不太害怕 , 但内心抖得如筛子 。
“我真的不想回忆 。 ”打了麻药 , 徐恩躺在手术台上 , 麻醉减轻了生理上的痛感 , 但无法消除内心的羞耻、紧张和恐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