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挑战」,窥见真实的另一种可能


央视索福瑞提供的数据显示,东方卫视《极限挑战》2019至2021年CSM55/59城市网收视排名均位列第一,其收视份额最高占比达12.24%。
一方面,长期且连续的内容与规模庞大的受众为《极限挑战》成为搭载群体情感的“社会性文化产品”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这也潜移默化地制造了局限:《极限挑战》的内容构建与表达存在一定“桎梏”。
于是,一场关于主题核心的改变就此开始。
从2019年的“长江行”到2021年的“一起去看幸福”,《极限挑战》的主题从地理横截面的垂直维度上升至有关人们幸福生活的水平讨论。真实,再一次成为创作者在内容端的最强发力点。
而综艺节目镜像化、拟态化、娱乐化的本质属性与《极限挑战》力求真实的话语表达进行着天然对抗。《极限挑站》以综艺节目“人、场景、规则”搭建的宏观框架为前提,将细小改变置于宏大框架之下。在这些细小改变之中,我们得以窥见了真实的另一种可能。
01 | “沉浸式体验”
“着火了,快出来,着火了!”
伴随着演员NPC急促的拍门声,大量烟雾自下而上逐渐蔓延,走廊里迅速充斥着喊叫声,白色烟雾逐渐笼罩镜头。下一秒,王迅在黑暗中摸索着起身,贾乃亮半裸着上身慌忙穿衣,黄明昊看着屋内的烟雾,倒头又睡了过去。
这是《极限挑战》最新一期的“唤醒环节”,从烟雾蔓延的一刻起,嘉宾和观众的五官开始共同联动,烟雾钻进了鼻子,来不及穿鞋的赤脚碰触在粗糙的大地上,耳边是尖锐的警报声、眼前是仓促逃跑的人们。
嗅觉、触觉、听觉、视觉的逐一调动,将由雷佳音、王迅、贾乃亮、郭京飞、邓伦、黄明昊组成的新一代“极限男团”迅速置入“火灾突发”的现实背景中,沉浸式的场景设计下嘉宾与观众不自觉地完成跨越荧屏的身份置换,明星与素人的身份在此刻达到了边界的模糊。与此同时,综艺节目中“场景”的真实性得到了最大程度迸发。
此刻的“场景”扩大化为容纳人行为、动作、个性的“场域”。一方面,在沉浸式的场景设计下,艺人面对镜头的模式感被天然消解;另一方面,“真人秀”的“真”,则通过感官互动构建沉浸式体验的综艺手法潜移默化成为“场景”的第一内核,完成“场景”规则下关于“真实”的改变与生发。
以感官互动构建的联觉设计所构建的更大场域不仅以抽象形式存在,整期节目将拍摄地设置在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封闭式的具象环境为真实的生发提供了另一种天然语境。
在这座消防员们平时居住、工作、生活的大楼中,“极限男团”们的沉浸式体验继续进行。
“哇,这座大楼好高啊。”雷佳音看着眼前的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大楼如此感叹。视觉表达首先登场。大楼共十五层,高达55.25米,“极限男团”跟随两位消防教官学习消防装备穿戴后,即将在这里挑战“高空索降”,从九层降落至六层、四层,模拟救援过程。
每位“极限男团”成员额前都佩戴了主观镜头摄影机,视角从客观转为主观,观众们成为综艺的直接参与者,通过主观镜头以及对各位成员脸部表情的大特写镜头,被悬坠于高空所牵动的恐惧、紧张情绪得以精准表达,摄影机镜头的视觉传输将观众再一次拉进这场“沉浸式体验”中,人的感官在这里穿越屏幕再次联动,通过视觉的表达达到“极限真实”。
在此前的宣传链路中,长视频的内容特性决定其并不能如短视频一样拥有迅速快捷的病毒式传播功能,于是由联觉建构的沉浸式体验往往作为节目营销中的一环以进行环节设置。
而显然,走到第七个年头的《极限挑战》已经开始思路迭代,沉浸式体验并非只能是一种工具,而更可以是依托整体节目以营造节目氛围,强化节目调性的超强大语境。
02 | “星素式结合”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似乎所有综艺都致力于让艺人成为“人”。
“明星”+“素人”的“星素式结合”已然成为大部分常规户外真人秀类综艺中的标配。在综艺节目的宏观框架下,“人”的规则由两部分组成,可控的人与不可控的人。
可控的人意指明星,作为节目主题的承载者与传达者,明星的表现以近乎完美的标准进行约束,以得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而不可控的人则意指“素人”,作为节目的随机参与者,他们“背负的”是意料之外的综艺效果。
而《极限挑战》则对此规则进行颠覆。关于明星,《极限挑战》更倾向于根据每个艺人的性格特征为其找到相应的定位,进行“定型角色的非定式演绎”。关于素人,则一改此前同类型综艺中素人作为艺人关系塑造的“绿叶工具”的常规设置,选择将表达视角进行平移,在有关“人”的关系塑造中,素人获得了与明星同等的话语表达权,甚至成为节目情感搭建及传达过程中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