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知道这两个人,你才算真正理解了中国( 二 )
这个八十的耄耋老人跪坐地上 , 倚仗叹息 。
文章图片
图|倪大红饰演伏生
情绪平复之后 , 伏生抄录整理 , 教授于齐鲁之间 。
【只有知道这两个人,你才算真正理解了中国】他把残留的《尚书》 , 传承了下去 。
他这一讲 , 就讲到了100岁 , 讲到了他生命的尽头 。
舍命护书 , 用命传书 。
伏生 , 是为了《书》可以牺牲生命的人 。
有些人用自己的生命 , 甚至用比自己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 来完成文化传承 。
我想 , 这就是伏生给出的答案——文化传承 。
他不过是想把先人的文化 , 传承下来 , 好给后世留下点什么 。
文章图片
司马迁 , 一个以命写书的人 。
文章图片
图|司马迁历史画像
他写的书 , 叫《史记》 , 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 , 无韵之离骚 。
创造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 , 被称为“信史” 。
不仅是对中国 , 对全世界而言 , 都是极其珍贵的 。
你可能不知道 , 司马迁曾想过自杀 , 是因为《史记》 , 他才活了下来 。
汉武帝晚年 , 李广之孙李陵 , 带领几千汉军深入匈奴重地 。
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 , 经过八昼夜的战斗 , 汉军已斩杀一万多匈奴 。
但预先约定的主力部队 , 迟迟未到 。
弹尽援绝之下 , 李陵只好诈降 , 以图后路 。
没想到汉武帝不经调查 , 大怒之下 , 下旨灭李陵全家 。
司马迁知道李陵为人 , 更知道大汉要打败匈奴 , 需要更多的将士为国贡献 ,
明知违逆龙颜 , 他还据理力争 , 为李陵说情 。
文章图片
图|王学圻饰演司马迁
在古代 , 比是非更重要的是皇帝的看法 。
李陵真的叛变了吗?其实没有 。
只是汉武帝认为他叛变了 , 大家都认定李陵叛变了 , 除了司马迁 。
惹恼汉武帝的司马迁 , 按律当斩 。
当时有这样的规定 , 要想免死 , 或筹集五十万 , 或接受宫刑 。
司马迁一家 , 历代都是史官 , 没权没钱 , 只能选择后者 。
受刑后的司马迁 , 变得沉默寡言 , 低眉顺眼 。
他身受宫刑 , 被世人所笑 。
生 , 没有颜面祭拜先人 , 死 , 也没资格进入祖坟 。
司马迁 , 他死过一次 。
文章图片
图|司马迁
还记得上初中时 , 历史老师介绍司马迁时 。
说他虽承受宫刑 , 却写成第一史书 , 让人敬佩 。
我却暗自摇头 , 堂堂七尺男儿 , 宁死也不受如此侮辱 。
直到读到司马迁写的《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 , 或重于泰山 , 或轻于鸿毛 。
毫无疑问 , 他选择了前者 。
死亡是一种解脱 , 而活着才是一种勇气 。
在狱中 , 他几次想到自杀 , 是父亲司马谈的临终嘱咐让他活了下来:
我们司马家 , 世世代代都是史官 , 绝不可以断绝了国家的历史 , 你一定要完成编纂历史的宏愿 。
在他心中 , 《史记》重于自己的生命 , 是他唯一的选择 。
因为《史记》 , 他忍辱负重 , 又活了过来 。
从此 , 他对皇帝恭顺有加 , 对达官贵人敬而远之 , 不陷入是非之地 , 不牵进政争旋涡 。
文章图片
图|王学圻饰演司马迁
他一直记得父亲对他说的一句话:史官终究离去 , 青史千年永存 。
他始终敬畏自己写下的每一个字 。
书中的很多内容 , 他都是仗义而言 , 并非只为迎合汉武帝 。
对于司马迁来说 , 《史记》就是他的命 。
他这一写 , 就写了整整13年 。
因为愧对祖先 , 13年间 , 他再也没有去父母的墓前拜祭过 。
完成《史记》后 , 第二年他就消失了 , 没人知道他的足迹 。
有人说他病死了 , 也有人说他自杀了 。
文章图片
在世时 , 他最担心的便是《史记》被汉武帝一怒之下焚毁 ,
所以他让女儿司马英抄了一份 , 将其藏好 。
司马迁死后 , 司马英不忘父亲嘱咐 , 为传承史书 , 让儿子杨恽学习《史记》 。
- 曾国藩|曾国藩告诫我们:饭桌上有这种行为的人,万不能深交,这是为何?
- 后宫史|古代打仗时间周期长,士兵们怎样处理生理需求?都是用这3种办法
- 这届小学生的三观,让人肃然起敬
- 摄政王多尔衮最爱的女人是谁?或不是孝庄,事实是这样的
- 美食育儿博主初来乍到,你不知道我经历了什么!
- 孩子写字丑,以后中高考要吃大亏,抓好这3点,促使孩子练出好字
- 他绝望之际拿出的一份自以为能“保命诏书”,没有想到是这三字
- 这些历史冷知识一定会令你大吃一惊
- 这个屎盆子,凭什么扣在文官头上?
- 轮船上英国贵妇讥笑:这个清国乡巴佬!旁人提醒:他是海军副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