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贰臣传》中,为何毛文龙的东江镇能出三王一公?下注较早

乾隆闲来无事 , 便叫手底下人编了一部《贰臣传》 。 所谓贰臣 , 也就是在明清两朝都做过官的大臣 。 这些贰臣的数量有点多 , 光被列举出来的就有120多位 。
从派系来说 , 有辽东派、京城派、南方派等 , 其中辽东派的贰臣 , 绝对是非常典型的一个代表 。 据统计 , 从辽东那边投降清朝的明朝官员 , 比较有代表的贰臣就有31位之多 。
仔细再分析 , 辽东派还要分为两大派 , 第一派是以祖大寿为代表的关宁军 , 第二派则是以毛文龙为代表的岛军 。
虽然大家都是贰臣 , 但是辽东派显然更加特殊一些 , 因为他们是在清朝还没有问鼎中原的时候 , 就选择投降了对方 。 其实这也是需要勇气的 , 至少比后来清朝取得绝对优势的时候 , 再投降的 , 要强得多 。
因此辽东派里 , 出现的大官也是最多的 。 比如说 , 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仲明、定南王孔有德 , 便清一色都是辽东出来的 。

乾隆的《贰臣传》中,为何毛文龙的东江镇能出三王一公?下注较早
文章图片
一、辽东贰臣也可以分成这么三类 。
第一类 , 生在辽东 , 同时在辽东做官的贰臣多达19名之多 。 在辽东贰臣中 , 比较显眼的一位 , 便是李永芳 。 因为这哥们是整个大明朝 , 第一个投降后金的将领 。
而且他本人也是正儿八经的辽东铁岭人 , 投降后金以后 , 李永芳开始利用自身在明朝的人脉关系 , 帮助努尔哈赤搞里应外合的工作 , 打下了辽东不少城池 。 可以说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怎么不撑死的呢?
此外还有祖大寿家的三个孩子 , 长子祖泽润、养子祖可法、从子祖泽洪 , 包括祖大寿本人在内 , 老祖家一共4人降清 , 他们全都是辽东人 。
刚才提到的藩王中 , 尚可喜、耿仲明和孔有德 , 也都是辽东人 。 过去他们3个都是毛文龙的手下兼养孙 , 毛文龙被杀后 , 他们选择降清 。 此外孔有德的部下全节也是辽东人 , 他也选择投降了清朝 。
在大凌河之战中 , 宁远副将张存仁、前屯卫副将邓长春、副将孙定辽、游击刘武元全部投降了清朝 , 他们4个也都是辽东本地人 。
后金攻打辽阳时 , 镇江城游击祝世昌选择投降 。 清军攻打广宁时 , 王化贞手下游击孙得功选择投降 。
皮岛总兵沈志祥、松山副将夏成德、锦州游击吴汝玠分别是辽东、广宁、辽阳人 , 他们也都选择投降了清朝 。 这就是这19位生在辽东 , 且在辽东为官的贰臣 。

乾隆的《贰臣传》中,为何毛文龙的东江镇能出三王一公?下注较早
文章图片
第二类 , 生在辽东 , 不在辽东为官的贰臣有7位 。 这部分人当中 , 以左良玉的部下为主 。 左良玉死后 , 在他儿子左梦庚的带领下 , 辽东籍的3个总兵和一个副将都投降了清朝 , 他们分别是:徐勇、李国英、卢光祖、郝效忠 。
清军入京时 , 总兵孔希贵投降清朝 。 顺治二年 , 多铎南下时 , 总兵马得功和副将常进功 , 也都选择投降了清廷 。
第三类 , 非辽东人 , 但在辽东做官的贰臣有5人 。 大名鼎鼎的洪承畴是福建人 , 他是松锦之战的明军总指挥 , 在被皇太极俘虏以后 , 选择投降了清廷 , 崇祯还差点给他立庙 。
清军攻打广宁时 , 山西籍的副将鲍承先投降清军 。 直隶籍的副将孟乔芳、刘良臣以及顺天府的马光远全都在辽东做官 , 并且投降了清廷 。

乾隆的《贰臣传》中,为何毛文龙的东江镇能出三王一公?下注较早
文章图片
二、毛文龙的东江镇 , 出的贰臣质量最高 。
我们可以根据以上31人的出身背景以及从属关系 , 做一个简单的统计 , 会发现毛文龙的东江镇和祖大寿的关宁军 , 绝对是占大头的 。
其中东江镇的贰臣占据了20%左右 , 而关宁军的贰臣 , 却占据了高达60%左右的数量 。 尤其是关宁军出身的贰臣 , 基本上都来自于大凌河之战和松锦之战 。
不过关宁贰臣的质量 , 是远不及东江镇的 。 别看毛文龙集团是后起之秀 , 人家还就真的混得好 。 在清朝连续出了三王一公 。
崇德二年 , 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 , 刚投降皇太极就被分别被封为恭顺王、怀顺王、智顺王 。 后来又改成了定南王、靖南王、平南王 。 还有一位续顺公则就是沈志祥了 。
这4个人 , 全部都是毛文龙的部下 。 前面三位还是毛文龙的养孙 , 由此可见 , 毛文龙的东江镇 , 给清军培养了不少入关的导游 。

乾隆的《贰臣传》中,为何毛文龙的东江镇能出三王一公?下注较早
文章图片
三、清朝尚未一统 , 为何辽东便会出现如此多的贰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