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4月4日央视播出的《新闻周刊》中 , 张文宏医生表示了当前我国普及疫苗接种的重要性:“疫苗接种不成功 , 就无法彻底开放” , 针对现在社会部分存在的接种犹豫现象 , 张医生一针见血地指出:大家觉得“风险不在我身边” , 对远方的风险不予关注 。 除去18岁以下、过敏、哺乳期妇女等部分不适宜接种人群 , 剩余的广大公民 , 理论上都是能够接种的个体 。 可是 , 目前的疫苗接种率仅在4%左右 , 不仅与某些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 与构筑免疫屏障所需的70%接种率则是差得更远 。
没有疫苗的时候 , 万众一心、团结抗疫、共渡难关 , 从大城市封城到流动人群严格核酸检测 , 再到提倡“就地过年” , 面对疫情 , 中国人民能吃的苦都吃了、能克服的困难都克服了 , 硬是用血肉之躯、钢铁意志筑起了抗疫防疫的万里长城 。 可是现在自己的疫苗研制出来了 , 大规模推广了 , 却有人犹豫不决 。 我们不禁要问:抗疫“帮手”来了 , 不必再苦苦支撑了 , 为何又举棋不定?
犹豫 , 代表着人们各种各样的接种前的顾虑 。 但是 , 我们似乎有必要分别思考下这些犹豫的必要性 。 如果是对疫苗安全性问题的担忧 , 其实大可不必: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 , 至今国产灭活疫苗接种为13380.1万剂次 , 死亡率为0 , 绝大多数不良反应可在接种后1-3天消除 , 试问世界上其他哪一个国家可以把安全性保障做到如此程度呢?
除去安全性顾虑、接种推广速度等因素 , 那么对于疫苗接种存在的迟疑 , 很大程度上就只剩下了一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既然全国疫情普遍得到控制 , 既然局部地区反弹不发生在自己这里 , 自己所在的城市还是“低风险” , 也就没有必要费事去接种 。 出于此种心理 , 甚至很多根本就没接种过的人在社交媒体上“危言耸听”接种之副作用 , “妖魔化”疫苗 , 完全把国家防疫大计置于不顾 。
张文宏医生在接受访谈时的一席话正是点透了此种想法的危害性:“我们是有能力清零本土病例的 , 但是这种持续地以牺牲我们的社会政治经济正常生活为代价的一个清零策略 , 事实上长远来讲是不可持久的 。 ”那种“不接种也没事儿”的想法 , 把防疫的努力付出看得太容易 , 把抗疫的代价牺牲看得太微小 , 满足于整体形势“一片大好” , 习惯于现存状况的“一片太平” , 可是却忘了我们仍然没有真正构建起自己的免疫屏障 , 没有完全回到疫情前的社会运行状态 , 我们的防疫抗疫工作 , 仍然部分在打“消耗战”——以社会的正常运转、国家的开放为代价 , 这对一个逐渐靠近世界舞台中心的大国来说 , 仍然是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 而疫苗的普遍接种 , 正是帮助疫情更好控制 , 逐步推动社会运行回归正轨的一剂良方 。 退一步讲 , 从个人层面来说 , 不接种疫苗短时间内看似“省了事儿” , 可是却给疫情的反反复复埋下了隐患 。 一旦疫情“卷土重来” , 甚至风险在本地产生 , 没有免疫屏障便只好再次“筑牢高墙” , 地区流动再次从严 , 生活便利受到限制 , 这应该是每个人都不希望看到的事情 。
“中国还要开放 , 世界必将打开 , 我们有更好的屏障吗 , 除了肉体?”这是张文宏医生微博最后的灵魂一问 。 中国人民牺牲个人便利、用肉体、用信念筑起的防疫高墙能够防处了病毒一个、两个冬天 , 但不能指望就这样一直拖下去 。 接种疫苗 , 让它和我们的防范措施共同战斗 , 才是真正科学的防疫策略 。 毕竟 , 防疫高墙筑久了 , 也不要忘了当初为何而筑 。
【接种|存在疫苗接种犹豫,不要忘记“高墙”为何而筑】文/吕行(中国人民大学)
- 没有它,周围世界将不复存在!能瞬间穿透我们目前所见的全部物质
- 外资企业|康泰生物13价肺炎疫苗“低价”上市“抢食”70亿市场份额
- 初筛|朔州通报:一人核酸初筛阳性,复核阴性,不排除疫苗污染可能
- 奥密克戎|辉瑞启动新版疫苗临床试验,称为奥密克戎“量身定做”
- 妈妈独自带4个孩子去打疫苗,看到这画面,网友感叹:大写的佩服
- 接种|国家卫健委: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297345.9万剂次
- 赵昀|宫颈癌关注月:专家提醒要尽早接种HPV疫苗并定期筛查
- 疫苗|义县召开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推进会议
- 预约|四价九价HPV疫苗预约“秒满”
- 谢永利|山西朔州1人核酸初筛阳性,复核为阴性,不排除疫苗污染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