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中国麻醉周:关注麻醉师们是怎样工作的?

麻醉|中国麻醉周:关注麻醉师们是怎样工作的?文章插图
资料图片 。
红网时刻3月31日讯(通讯员 郑清 张璋 禹枫)每年3月的最后一周为“中国麻醉周” , 今年的主题是“敬畏生命 , 关注麻醉——疫情防控救重症 , 分娩镇痛护新生” 。 麻醉科医生早出晚归 , 工作环境密闭 , “他们的工作很轻松 , 打一针就好了”这是多数人对麻醉医师的“习惯性误解” 。 殊不知 , 营造安全、舒适的“睡觉”环境背后 , 是麻醉医师不为人所知的艰辛付出 。
【麻醉|中国麻醉周:关注麻醉师们是怎样工作的?】麻醉医生只是打个针?没那么简单
夜里 , 电话铃声在手术室响起 , “急诊有一名5岁小儿患者 , 外伤性脾脏破裂大出血 , 危及生命安全 , 需要立刻进行剖腹探查手术 , 请做好准备 。 ”刚做完剖宫产的麻醉医师徐函 , 护士孙瑶 , 护士罗嘉伟接到电话立即又转到下一场战斗中 。 徐函一路小跑到手术室 , 准备小儿所需麻醉药品、抢救药品、穿刺包、气道工具等 , 并呼叫上级协助抢救 。
监护、谈话签字、备血、供氧、全麻插管、动脉置管、自体血回输机备用……尽管这类手术操作很熟练了 , 但面对每一台手术 , 医护人员还是慎之又慎 。 同时 , 尽量缩短准备时间 , 缓解小儿的焦虑不安情绪 。
1点16分 , 手术开始 , 伤口切开后腹压降低 , 且伤口在持续渗血 , 如不及时找到破裂口 , 患儿会发生失血性休克甚至心脏骤停风险 。 手术室外是患儿焦急的父母在外守护与期盼 , 手术室内台上主刀医生正细致而有条不紊的探查脾脏破裂处 , 护士与台上医生密切配合而又快速传递手术器械 , 麻醉医生一边密切关注着台上医生的每一步关键操作 , 一边盯着台下监护仪上的脉搏、血压、心电图等动态数据 , 并针对患儿身体状况及时调节麻醉剂量 。
虽然是凌晨一点多 , 大家却没有丝毫倦意 , “时刻观察病人的每一项生命体征 , 一瞬间的刺激都会发生很大的波动 , 精准地判断和用药 , 才能让体征平稳下来 。 ”徐函说 。
每一台手术都是一场考验
历经1小时34分 , 手术圆满成功 , 小强(化名)经历了从生命危险到脱离危险的时刻 , 湖南航天医院 , 则是打赢了新年第一天的一场急救战役 。 医院急诊科 , 普外科与麻醉科完成了生命的接力 。
为缓解患儿术后疼痛感与恐惧感 , 医生们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腹横肌平面阻滞镇痛与腹直肌鞘神经阻滞镇痛 。 考虑患儿饱胃并多处挫伤 , 防止拔管过程中的误吸和潜在进行性出血等风险 , 和普外科医生沟通后转ICU行进一步观察及治疗 。 术后访视中患儿苏醒顺利 , 生命体征平稳 , 2小时后拔出气管导管 , 如今已顺利出院 。
每一台手术都是一场考验 , 不仅是体力 , 更是精神 。 从术前查阅患者病史、术前随访和心理疏导 , 到准备麻醉药品和器材 , 手术中实施麻醉和维持 , 手术结束 , 麻醉医师还需要帮助患者及时恢复意识 , 安全度过麻醉苏醒期 。
14个麻醉师一年撑起10420台手术
一个成熟的麻醉医生是一个全科医生 , 需要熟悉各个重要器官的功能 , 对各大器官的参数烂熟于心 , 才有可能分秒必争地调整好病人的心跳、血压和呼吸状况 , 帮助手术台上的病人度过人生中最重要的高风险阶段 。
随着医院就诊人数增多 , 手术量日渐增高 。 2020年湖南航天医院完成10420台麻醉手术 。 目前 , 麻醉科共有14名医师 , 其中副主任医师5人 , 主治医师6人 , 住院医师2人 。 值班时 , 一个麻醉医师往往要上7、8台手术 , 每台手术都是从头跟到尾 。 麻醉医师要完成手术室工作 , 还要满足急救插管 , 麻醉门诊治疗、无痛分娩、无痛人流、无痛胃肠镜、神经阻滞镇痛 , 介入手术等各种需求 。
麻醉科主任禹枫认为 , 麻醉工作是学习和经验并重的工作 , 只操作不学习 , 就会跟不上技术的进步 , 只学习不操作 , 技术就会生疏 。 麻醉医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 , 时刻关注麻醉学和麻醉相关学科的发展乃至前沿动态 , 才能满足患者对麻醉医疗服务和质量日益增加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