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不产槟榔,为何湖南人爱吃槟榔?

古人食槟榔习俗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出现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人们就已学会嚼槟榔 。 汉晋之际 , 孙吴等政权的文士在开发南方的过程中发现了来自交州(今越南地区)的槟榔和吃法 。 虽然槟榔难以保鲜 , 但这并不足以阻却文士们对它的热爱 。 嚼食越南干槟榔很快成为士人显贵的风尚 , 在六朝大为流行 。

本地不产槟榔,为何湖南人爱吃槟榔?
文章图片
唐代之后的药书记载槟榔防瘴气 , 但魏晋时期对槟榔药用价值的描述仅止于消食和驱虫 , 防瘴气显然只是后人对这种域外习俗的脑补 。 隋唐年间 , 食槟榔习俗逐渐从史书上消失 ,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再次转向北方 。 但食槟榔习俗一直在南方各地留存 。
槟榔原产地在马来西亚 , 中国主要集中在云南、海南及台湾等热带地区 。 非常有意思的是 , 不产槟榔的湖南 , 但湖南人特别爱咀嚼槟榔 。 湖南的湘潭人更是对槟榔喜爱至极 。
关于湖南人喜欢咀嚼槟榔的习俗这是湘潭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 。 湘潭位于湖南中部 , 毗邻湘江 。 在古代 , 中原地区通往岭南的一条主要路线就是由湘江南下 , 从郴州或永州翻越南岭 。 湘潭位于这一路线的中段 , 河湾的泊船条件又优于省府长沙 。 云南、贵州、广西运往内陆的货物也行经沅江、湘江汇聚于此 , 很快成为湖南最重要的贸易中心 。

本地不产槟榔,为何湖南人爱吃槟榔?
文章图片
到了明末清初三藩之乱 , 湘潭屡遭兵祸 , 人口锐减 , 此后居民十之八九都是江西的新移民 。 清朝中期开始实行闭国政策 , 特别是乾隆时期 , 对外贸易只能在广州一地交易 , 而作为内陆与岭南交通重镇的湘潭却因此得利 。 一段时期 , 湘潭成为整个中国对外贸易的中转站 , 迎来了历史上最繁荣的经济时期 。 随着湘潭与广东的联系日渐紧密 , 到了咸丰年间 , 槟榔已是广东商人贩卖到湘潭的主要货品 。 湖南湘潭人嚼食槟榔至此蔚然成风 , 传遍全省 。
不过 , 现在的广东人、福建人已经不食槟榔了 , 但为何湖南人却改不了了?
广东人、福建人不食槟榔的情况主要发生在民国时期 。 由于广东、福建都是沿海口岸 , 受西方现代物质文明的影响 , 广东人一些土著民俗受到革命政权移风易俗运动的冲击 , 槟榔很快被烟酒等现代消费品替代;而福建人的槟榔主要产自台湾 , 在台湾被日本占领后 , 台产槟榔就成了被抵制的日货 , 槟榔习俗也成了爱国运动的牺牲品 。
而此时的湖南湘潭 , 随着上海、汉口等地被通商 , 以前经湘潭集散的北方商品逐渐改由长沙、汉口经长江、上海外运 , 长沙替代了湘潭的商贸地位 , 随着粤汉铁路湖南段的修建 , 湘潭的天然港口优势也丧失殆尽 , 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

本地不产槟榔,为何湖南人爱吃槟榔?
文章图片
虽然湘潭的商贸地位下降了 , 但槟榔的习俗却保留了下了 。 民国初年 , 湘潭城内批发大宗槟榔的店铺共有13家 。 到抗战初期湘潭一地的槟榔店铺却增至27家 , 抗战胜利槟榔店铺又恢复至24家 。 与此同时 , 湘潭槟榔商人也开始迎合大众口味 , 将槟榔从一种对初食者极不友好的特殊嗜好改造为适合向普通人推广的大众食品 。
本地不产槟榔,为何湖南人爱吃槟榔?】早起的湘潭槟榔是搭配石灰蒌叶的原始组合 , 而到1930年代 , 湘潭槟榔已出现饴糖、五香、玫瑰油等配料 。 为了拓展市场 , 槟榔商人去除蒌叶 , 减少石灰 , 发明了桂油槟榔、红糖槟榔等香甜口味的新品种 , 这些现代化的槟榔产品收到客人的欢迎 。 与此同时 , 由于制作工艺日趋成熟 , 槟榔中使人体发生生理反应的主要物质——槟榔碱的含量也大大的降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