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修复 生态 景观设计 导向
日本琵琶湖治理成为具 有自循环功能的生态湖泊,则是在已修订的河川法指导下,组成“五保体系 。
13、”, 政府主导、 全民参与,对我国太湖、 洞庭湖等的生态治理极具借鉴意义 。
美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河流恢复 工程佛罗里达州中部基西米河 (Kissimmee) 的生态恢复工程,从 20世纪 70 年代即开始对 其渠道化工程引起生态系统的退化进行长期的观测研究与评估规划论证 ,按照生态系统整体恢复理念设计,对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修复 。
工程于 1984 年开始试验性建设, 1998 年正式开工 ,约 2010 年结束 。
在中国,成都府南河整治成集水利、交通、生态净化、景观绿化和文化为一体的“活水公 园” ,浙江黄岩永宁公园的河道生态恢复与重建,苏州金鸡湖景观综合整治工程,香港湿地 。
14、公 园 ,绍兴市镜湖新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以及上海世博会后滩公园水体的生物生态修复处理 等 ,均可视为我国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建设的楷模 。
良好的水质和充盈的水量是滨水景观建设的前提条件 。
水体的污浊和异色异味 , 含有毒素和 有害细菌 , 失去浮游生物、鱼类和鸟类 , 使水体难以作为景观利用的对象 。
造成水质污染的直 接原因有工业排污、生活污水、农业污染和畜牧业污染等 。
治理中除采用源头截污、控制工业污 水排放、 修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外 , 还可通过引流冲污和综合调水、 水体曝气复氧、底泥清淤疏 工程造价相对较低、 不需耗能或低耗能、 运行成本低廉等优点 , 还可与绿化环境及景观改善相结 合,。
【生态|以生态修复为导向的景观设计】15、现已成为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治理的主要发展方向 。
生物生态修复技术是利用培养接种的微生物及培育的动植物的生命活动 , 对水中污染物 进行转移、 转化及降解作用 , 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 , 创造适宜多种生物生息繁衍的环境 , 重建 并恢复水生生态系统 。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 , 可根据水体污染程度、 水体环境现状考虑选用不同的 技术组合 , 包括 : 微生物修复技术、人工湿地技术、人工浮岛技术、水生植物操控技术、生态 护堤技术、曝气复氧技术、生态清淤技术、水生动物恢复和重建技术等 。
其中微生物修复技术是, 工程中运用植物、 卵石、 沙子和木炭 ( 生物炭 ) 一类接触性 过滤材料作为载体 , 表面可附着生 。
16、成生物膜 , 使大量参与污染物净化的微生物、原生动物、小 型浮游动物等在此生长 , 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
3.2 、滨水植被保护和修复水体及陆岸环境是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带 。
水中生活着浮游生物、水底生物和水生昆虫及以 它们为饵料的鱼类和两栖类动物 , 水岸上则有昆虫、 鸟类和鼠类等小型哺乳动物 。
它们的存在体 现了自然界的生态演替过程 , 其数量、 种类和分布成为衡量水生态环境是否优良的标准 。
滨水自然植被意味着恢复和营造多种生物共存的生境 , 调节气温、 日照、 风速等环境因子 , 提供食物、 栖息地和避难场所 , 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
滨水景观建设中植被的保护和恢复是生态修复的重要内容 , 除上 。
17、述生态功能外 , 还兼具预 防、减轻因工程建设、暴雨洪峰、地质灾害等造成的水土流失、坡面坍塌等一系列破坏的功能 。
水边和水中原生植物在地理、土壤、地形和水环境等生态条件下形成其植物种群结构 。
从植被保 护的角度应首先保护乡土树种 , 恢复受损的植被 ;
其次按生态习性选择外来树种 , 将其融入 当地的自然生态植被体系 。
植被保护既要保护原生植物种群 , 也要通过人工植被优化植物种群结 构 。
植被恢复除选择地带性树种外 , 还应综合考虑种植条件、生长环境、自然生态体系、整体景观 等因素 , 以提高滨水环境的异质性 , 创造多样性的生物生境 。
为保护当地的物种和稳定生态体系 , 应对植物谱系进行调查 , 。
18、 了解水中、水际、河滩、堤 防内外生长的植物种类、 环境特点 , 并注意植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 。
以此作为自然环境质量评价 的因素 , 也为进一步的植被计划和措施提供依据 。
种植规划应从当地环境特点出发 , 按生态习 性选择树种 。
应尽量保持和维护地方原有的乡土树种和草本植物 , 适应乡土地带环境 , 形成地 方风景特色 。
在河滩地保护多年生水生植物和草本植物 , 滨水地带扩大栽植低矮的灌木丛和草 地, 为昆虫、鸟类和小动物提供食物 ;
来源:(未知)
【学习资料】网址:/a/2021/0321/0021740728.html
标题:生态|以生态修复为导向的景观设计( 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