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降糖降压保健品热销的背后:假名医、伪专家泛滥

【消渴|降糖降压保健品热销的背后:假名医、伪专家泛滥】来源:新京报
降血糖、降血压等产品确实是虚假宣传的重灾区 , 同时也扰乱了正规保健食品企业和行业正常秩序 。 辅助降血压、辅助降血糖本是正规保健食品的功能宣称 , 这些功效也是在经过严格的动物试验、人体试验后得出的结论 , 没有拿到保健食品批文的产品 , 就应视为普通食品 , 不能宣称功效 , 更不能宣称疗效 。 ——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徐华锋
最新数据显示 , 我国慢病人群规模已经超过3亿 。 糖尿病方面 , 患病人数达1.28亿 , 而且由于未按时进行血糖监测及用药、缺少重视等多方面因素 , 糖尿病患者治疗率和控制率均不理想 , 只有不到16%的中国患者血糖控制达标;高血压方面 , 我国18岁以上的成人高血压患者已达2.45亿 , 患病率约为27.9% , 控制率却非常低 , 仅有16.8% 。
除常规的药物治疗外 , 不少慢病人群 , 尤其是老年人 , 又把目光投向保健品 , 其中既包括正规保健食品 , 也包括非法添加不明成分的产品 。
朋友圈、短视频成为推销保健品新渠道
我国营养保健食品市场规模约为4000亿元 , 成为全球第二大保健食品市场 。 一边是数以亿计的患病人群 , 一边是平均不足20%的血糖、血压控制达标率 , 无疑都给一些非法产品以可乘之机 。
王女士家住北京大兴 , 以前跳广场舞时经常听朋友们提起一些能治病、能赚钱的保健品 , 还有人拉着大家一起听课、一起购买 。 王女士正值更年期 , 身体总感到各种不适 , 因而也跟着一起买过不少 , 花了不少钱 , 却没有什么效果 。
去年初疫情发生后 , 这种口口相传的销售“套路”已经很少见了 , 微信朋友圈、各种群聊、短视频成为推销产品的新渠道 。
因为家里有老人患有糖尿病 , 前不久 , 李女士经过微信好友推荐接触到一款保健品 , 宣称能让糖尿病患者脱离药物治疗 。 李女士很是动心 , “老人总是服用药物控制血糖 , 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 , 如果这款产品能够降血糖甚至摆脱药物治疗 , 自然是不二选择 。 ”不过 , 李女士还对这款产品有一丝怀疑 。
在北京从事IT行业的王星也表示 , 家中的老人经常刷一些短视频平台 , 他很担心 , 如果没有严格审查标准 , 平台上的信息会不会让老人“上钩” 。
这种担心不无道理 。 在某短视频平台 , 新京报采访人员以糖尿病为关键词进行搜索 , 结果显示 , 除部分内容为医生、医疗机构的科普信息外 , 还有不少“糖尿病偏方”、“一周后血糖明显降低”等内容 。 例如 , 有多个用户发布关于降血糖的内容 , 即每天用15克的翻白草代茶饮 , 一周后就可看到血糖有明显变化 。
新京报采访人员看到 , 发布上述相关内容的多个账号主体认证信息均显示为健康师、管理师等 , 并不具备医师执业资格 。
降糖、降压类保健品成为虚假宣传重灾区
事实上 , 包含降血糖类产品在内的保健食品一直是虚假宣传的重灾区 。
新京报采访人员以“糖尿病”为关键词在某购物平台搜索 , 参花消渴茶、苦瓜素胶囊、津玉袋泡茶、葛根苦瓜铬胶囊、四怀糖脂安胶囊、苦瓜人参复合片、荞麦苦瓜桑叶胶囊等多款产品名列其中 。
一款名为百合康牌苦瓜洋参软胶囊的产品宣称为“高血糖克星” , 月销量1000+ 。 客服表示 , 该产品为国家认证专门辅助降血糖的 , “吃一段时间血糖控制差不多了 , 就可以不用吃药 , 吃我们这款控制就可以了 。 ”
新京报采访人员又以“高血压”为关键词在某购物平台进行搜索 , 相关产品包括纳豆激酶软胶囊、鱼油软胶囊、海豹油软胶囊、龙涎降压茶、合辉安泰片、罗布麻茶、大豆卵磷脂软胶囊、降压神茶、绞股蓝茶、丹参菊花茶等 。
排名靠前的“纳豆激酶软胶囊”月销量也为1000+ , 客服表示 , 正在服用药物的 , 搭配这款产品可以更好地降低血压 。 对于是否能达到停药效果 , 客服表示 , “后续趋于平稳或是接近正常值时 , 可以遵照医嘱减量或是停服药物 。 ”
近几年 , 多个地方的市场监管部门发布保健食品消费提示 , 对于辅助降血糖、减肥及缓解体力疲劳类保健食品 , 购买要慎重 。 监测结果显示 , 辅助降血糖、减肥及缓解体力疲劳类保健食品易违法添加药物 , 在选购该类产品前应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网站对产品相关信息进行查询 , 特别是老年人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也发布保健食品消费提示 , 凡涉及虚假宣传表述的产品 , 无论是在商超等线下实体店销售 , 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