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三大养儿执念,对号入座下?

小七说
灵芝是牛蛙家忠实读者 , 我俩一直想约饭而未成 。 她家娃八岁 , 正是焦头烂额的时候 , 她翻出来一篇娃6岁自己撰写的自我感动的鸡汤 , 感叹到“恍如隔世” 。
但看着她的育儿过程 , 我忽然有了一种看到平行时空的自己 , 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 这不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三大养儿执念吗?等到娃读书后 , 全部被打破!哈哈哈!!!
世界上有一种关系的建立是以最终分开为目的的 , 世界上有一种爱是纯粹的“无条件的”爱 。
很多人会认为这讲的一定是母爱 , 但从我短短的6年不到的“母亲”岗位任职经验来说 , 其实 , 我认知到 , 孩子对我的爱才是我真正无条件的爱 。 (呵呵呵 , naive了吧 , 暴击在娃上学后!当然了 , 那会儿的感情和自我感动也是真的!)
80后的三大养儿执念,对号入座下?】感谢我的孩子 , 让我重新走一遍来过的路 , 感谢孩子 , 让我重新体会自己的成长 , 在和他相伴的日子里 , 清晰疗愈我童年的记忆 。

80后的三大养儿执念,对号入座下?
文章图片
80后养育执念之一:照书养孩子
或许是学校带来的气息 , 孩子出生前后 , 照例不分青红皂白 , 厌弃父辈们带娃的方式 , 一应去向书本和网络求助 。 这算是我们80后“独一代”的育儿通病吗?亦或是要强的“心病”?
事实证明 , 80后这一代的父母 , 并不像父辈常说的:等你当妈了就是大人了 。 而是真正的另一段成长过程的开始 。
我开始了追星生涯 , 崔玉涛、郑玉巧、西尔斯、松田道雄、孙玉雪、尹建莉、蒙特梭利……他们的书我一本不落 。 第一年里 , 我发现真的好神奇 , 孩子的每一个阶段的发展真的和书上讲的一模一样 。
孩子出了初生免疫期后 , 开始发第一次烧 , 我开始看《护理学》、《儿科学》 , 学习化验单上各个指标的含义 。 可能是专业的关系 , 总是做各种小小的测试 , 做各种小小的观察和记录 , 各种无端的猜测和害怕会充斥我的脑海 。 怀孕时的大胆儿早就没有了 , 以至于有时候半夜会突然醒转 , 担心孩子吃着母乳会窒息 。
说起母乳 , 总是把自己当作一种基本动物 , 类比了哺乳动物的哺乳期 , 我给自己定下了“自然离乳”的目标 。 3岁生日后 , 当孩子真正可以放下母乳的时候 , 我内心反而有一些小小的失落——孩子又离开我远了一些 。
关于拥抱和亲吻 , 直到现在 , 我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 , 从来不会拒绝他 。 我相信 , 我们的距离会越来越远 , 不用现在彼此的温度去储存记忆 , 将来等他走远了 , 我会不会后悔呢?
照书养出来的孩子未必就一个样子 。 在大量恶补书上的育儿知识后 , 发现自己的收获竟然也增加了不少 。 很多孩提时代的回忆渐渐明晰起来 , 孩提时代在石库门上随手涂鸦的快感和眼前那个举着彩色颜料在洗手间瓷砖上热情挥洒的小人儿 , 会有某种默契的重叠 , 也应了那句话——快乐着我的快乐 。
看着他快乐的样子 , 就好像童年的自己被抚慰了一般 。

80后的三大养儿执念,对号入座下?
文章图片
80后养育执念之二:绘本不能少
这些年来 , 每天讲故事已经成为了我和孩子之间最自然的事情 , 就像吃饭睡觉 。 从孩子1个月开始慢慢读下来的《红楼梦》到昨天还在读的《小王子》 , 书架上已经囤下了2000多本他的书 。
事实上 , 阅读对于孩子来说 , 确实犹如春雨滋养 , 他眼前的世界慢慢地亮堂起来 , 灵动起来 , 他的生活经验会在书里拼接起来 。
最近在读一本叫《小鱼的春天》的绘本 , 和孩子一起读的时候 , 有一种冲动 , 就想按着这些绘本上的一笔一划 , 去把这些画面画下来 。
小鱼的春天
这本绘本故事讲的是在清明节的时候 , 这个叫小鱼的孩子从北京回到江南老家的故事 。
跨版画面上 , 远远近近的是江南错落的村庄 , 是漫山遍野的油菜花 , 是清清爽爽的白墙和青瓦 , 是一湾一湾的水塘 , 还有那些没有扶手的敦实的江南石拱桥 。
书的开篇就在讲江南的雨 , 是干净的 , 雾蒙蒙的 , 没有声音的落在脸上舒舒服服的雨丝 。
过清明节要吃清明果 , 也就是我们说的青团 , 要去看望祖先 , 要看钟馗的戏 , 这些团团圆圆忙忙碌碌的场面 , 在我们儿时的记忆中仿佛又恢复了过来 , 又鲜活了起来 , 跳跃而不喧闹的记忆里 , 是遥远的关于家的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