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手艺人


故乡的手艺人
文章图片
作者:张保
由于出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 , 我亲历了农村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巨变 , 经历了分田到户前后农村的改头换面的变化 , 感受到那时农村的日新月异的发展 。 在这一过程中 , 当时家乡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那些家乡的手艺人 , 他们不仅用自己的双手给自己的小家带来了变化 , 更是成为当时全村发家致富的带头人 。
我的家乡的村庄很小 , 大约只有五十户左右人家 , 但家乡的手艺人特别多 , 到八十年代末 , 甚至基本每家都有手艺人 。 搞笑的是 , 在我家乡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念书是骗父母的 , 学手艺是骗丈母娘的” 。 不过在八十年代的实际情况是如果你不学一个什么手艺是肯定很难找老婆的 。 今天我就来说说那时家乡的手艺人 , 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本厚厚的书 , 值得我们翻阅 , 值得我们学习 。 可惜的是我对他们了解太少 , 甚至有些人已经先后长眠在了家乡的山岗上 , 但我们不应忘记他们为家乡做出的贡献 。
先说木匠 , 这手艺在当时可以说是第一热门手艺 , 小到家里的各种木质家具 , 大到盖房子 , 都离不开木匠 。 说到木匠 , 就不得不说我村的洪玉堂大师傅 , 他是我村乃至方圆数里的村子中木匠第一人 。 那时我还小 , 经常听大人说他木匠手艺厉害 , 特别是盖房子这样的大木工程 , 有时别人干不了或者干了有问题的 , 只有他可以解决 , 所以本村乃至附近村子盖房子必请他帮忙 。 也因此他成为一个大忙人 , 经常自家田里事情沒人干 , 他却在给别人盖房子 。 为这事 , 他家人经常生气 , 说他不顾家 , 他也无奈地说:“盖房子对任何家都是大事 , 很多人一辈子也许就盖这一次房子 , 我也就只有这个手艺可以帮忙 , 也许一辈子我只能帮这一次了 , 所以我必须去呀 。 ”
洪玉堂还有个特点 , 对徒弟要求特别严 , 如果他在教徒弟时 , 徒弟走神没听明白 , 他手抓到什么 , 就用什么打徒弟 。 所以导致了一个奇怪的事情:大人们都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他手下学徒 , 而年轻人都怕他不愿去他那学 。 事实证明严师出高徒 , 他教的包括他二个弟弟在内的将近十个徒弟 , 出师以后都是成为独挡一面的好手 , 都成为各村的精英 。 在后来的九十年代的打工潮中 , 个个都是发家致富的好手 , 这和洪玉堂授徒严格不无关系 。
如果说木匠是农村第一热门手艺 , 那裁缝肯定是最时尚的手艺了 。 当时八十年代 , 农村人都是做衣服穿 , 所以裁缝很吃香 。 家乡的裁缝很多 , 但唯有洪求愚老师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他手艺人品都是一流的 。 早在八十年代初 , 他就凭借这裁缝手艺一人闯荡芜湖 。 成为我记忆里的家乡外出闯生活的第一人 , 他的成功极大的鼓励着家乡人外出打工 。
洪老师傅不仅仅是手艺好 , 更牛的是他的口碑人品一流 。 他抽烟 , 在当时农村算是比较好的 , 但别人递他烟 , 无论多差 , 他都愉快地接了 。 细节决定人品 , 他给家乡人做衣服更上心 。 每年春节前 , 他都早早地回到村里 , 给家乡人做过年穿的新衣服 。 当时做衣服都是上门做的 , 要在客户家吃饭 , 见惯了大场面的洪师傅知道家乡人还很贫穷 , 所以无论去谁家 , 都和他家人说好 , 不让人家搞鸡鸭鱼肉 , 说蒸二个板蛋(就是蒸鸡蛋不放水)就可以了 , 这在当时成为美谈 。 多年以后的今天 , 我母亲偶尔谈起洪师傅 , 总是一句话:手艺好 , 人品更好 。
说起手艺人就不得不说泥瓦匠 , 这个手艺人和木匠一样多 , 农村做房子少不了泥瓦匠 。 我有一个姨父是泥瓦匠 , 手艺还十分好 , 他把他三个儿子都带出来了 , 都是泥瓦匠的好手 。 但泥瓦匠整天和泥打交道 , 比较脏 。 我二表嫂多次和我说过 , 建议我以后不要学泥瓦匠 , 说太脏了 , 不像其他手艺人那样干净清爽 。
我村泥瓦匠厉害的是毛金全 。 他不仅手艺好 , 而且头脑活 , 在八十年代末 , 凭着年轻人的闯劲 , 就外出打工 。 后来 , 看到机会的他自己组建一个建筑小队外出承包工程 , 第一站好像是淮南 , 在淮南干了几年又转战他乡 , 哪里有事干就到哪里去 。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 成为我村外出打工并发家致富第一人 。 后来 , 他全家在巢湖定居 , 并且好像还把他亲朋好友带出去几人 。 我也曾有幸和他谈过几次 , 为他的睿智和特殊的管理才能折服 。 简单说一个事情 , 无论什么样的人跟他后面干事 , 他都可以因人而异管理 , 有些人他可以让他们共同干 , 另外一些人可以让他们一个一个单独承包任务干 , 让有些人跟他后面干 , 也让另外的人去远处干指定的事情 , 干完就休息等等 。 他主要就是因人而异 , 根据人的性格和手艺 , 决定如何分配工作 , 跟他后面的人都服他 。 显然 , 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