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场跌声四起,心理因素作祟而已


全球市场跌声四起,心理因素作祟而已
文章图片
《投资者网》陈元地
做投资人真是不容易 , 过个节也不踏实 。 尤其今年元宵节 , 恰逢美股、港股、A股大跌 , 有人把三个市场的跌幅拼成一幅照片 , 再配上凄凄惨惨戚戚的对联 , 外加一句“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的横批 , 很快刷屏朋友圈 。
问题是 , 真的需要这么担心吗?这需要搞清楚目前的状态 , 以及核心问题所在 。
看似纷纷扰扰 , 目前主要问题就三个:一是如何看待政策之手的持续性 , 二是如何看待“基金抱团股的瓦解” , 三是如何看待美股市场的走势 。
对这次市场的普遍调整 , 比较流行的逻辑是这样的:近期全球整体疫情改善、疫苗接种加速 , 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期进一步加强 , 加剧了投资人对美联储收紧宽松政策的担忧 。 随着美债利率上行 , 中美利差加速收窄 , 外资可能阶段性流出 , 同时可能推升国债利率 , 对于A股市场上估值较高的品种有所压制 。
这种说法看似有道理 , 实际上主要体现在情绪上的负面冲击 。
一个住院的病人 , 到底是人的体质变好了、快出院了值得欣慰 , 还是用药剂量更大、“输液”品种更多值得欣慰?放在生活中 , 答案挺简单 。 但到了股市上 , 答案似乎就迷惑了 。
过去人们知道经济这个巨人病了 , 但因为有“输液”撑着——也就是看到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力实行 , 于是投资人就趴在股市上“乐不思蜀”地玩着 。 现在听说巨人病情减轻了 , 估计“输液”会减量 , 于是大举撤离股市 。
如果这个逻辑是对的 , 岂不是经济越是混乱 , 股市机会越大?
很多时候 , 各种七七八八的说法对于股市的解释牵强附会 , 而且很短视 。 多数人只看眼前 , 跌了有五大理由巴拉巴拉 , 涨了也有六大原因如此这般 。
反正不管是跌还是涨 , 你立刻会看到一堆说辞 。 问题是 , 如果只会被这样的思路牵着走 , 除了把自己搞的身心俱疲 , 恐怕没有其它什么好处 。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 , 业绩是股价的“定盘星” , 这是亘古不变的基本原理 。 当经济和业绩出现问题 , 就只要靠外力维持市场和股价 , 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
说得再清楚一些 , 目前最多就是要“交接棒”了 。 一个病恹恹的选手 , 要把接力棒交给一个身体好一点的选手 。 而且 , 目前只是一种准备状态而已 。 即使交接棒真的发生了 , 也会有一些措施维持交接棒期间选手们的跑姿和速度 。
比如 , 就算看到疫情和经济在减缓和企稳 , 2月27日美国众议院还是通过了1.9万亿美元的经济救助计划;中国高层则于2月22日再次强调“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
香港提高印花税的消息一出 , 看到市场的消极反应 , 内地马上表明“印花税要立法 , 现行税制框架和税负水平基本不变” , 且“适当简并税目、降低部分税率” 。
当然就算这么说 , 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理解 。 比如 , 对于基本不变 , 悲观的人依然可以解读为还是会有变化 , 因为有“基本”二字;再比如 , 虽然说了要降低部分税率 , 但也有人担忧 , 有的税率会不会提高呢?这些 , 就如看待投资市场波动一样 , 无论什么消息出台 , 总有不同的理解角度 。
我们认为 , 从大的格局上看 , A股仍处于震荡市的特征之中 。 也就是说 , 既没有整体的牛市 , 也没有明显的熊市 。 这个判断始于去年上半年人们高喊“大牛市已来”之时 , 目前依然没有变化 。
市场病了 , 有药;病情好转 , 减药 。 上有经济尚未复苏封顶 , 下有政策之手仍在发力托底 , 由此对应到股市之中 , 震荡市是为最合理和现实的选择 。
应对这种市场的办法是 , 当大众开始晕乎纷纷追涨时 , 你要保持清醒舍得减仓;当大众开始恐惧纷纷杀跌时 , 你要保持乐观敢于加仓 。
至于“基金抱团股的瓦解”也是一叶障目的说法 。 首先 , “抱团”是因为目前市场上优质的股票数量有限 , 基金发行数量又与日俱增 , 所以看上去基金投资相对集中 。 不是大家想抱团 , 而是没有太多分散的目标可选择 。
其次 , “瓦解”也要看下跌幅度和时间长度 。 当多数在绩差股中炒来炒去的人 , 赔了百分之十几、几十甚至更惨的情况下 , 涨了很多的基金重仓股有些调整 , 实属正常 。
比较难判断的是美股 , 而这个因素对于A股的牵制作用也格外大 。 到目前为止 , 不管我们自己如何觉得各方面做得“这好那好” , A股对于美股的“仰人鼻息”状态 , 还是改变不大 。 比如A股2月24日大跌近1.99% , 隔夜美股还是大涨1.35%;而2月25日美股下跌1.5% , 隔夜A股则暴跌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