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用“聪明的大脑”全天候管理城市运行( 二 )


地震监测预警信息覆盖率达到65%以上
在市应急管理局里 , 地震监测技术中心的几个大屏幕上正在显示着成都全市的地震监测信息 。 该中心由地震前兆系统、地震遥测系统、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和地震预警系统组成 , 对成都地震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 “一旦发生地震 , 这些系统都会及时监测到 , 在报警终端发出报警信息 , 并且在屏幕中实时反映出相应的数据和图表 , 供决策参考 。 ”地震监测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徐华全告诉采访人员 , 要建设智慧韧性安全城市 , 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必不可少 。
《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工程2021年工作计划》中明确 , 要健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 新建、改造4个地震监测预警台站 , 在46个人员密集场所及重点区域安装地震预警终端 , 地震监测预警信息覆盖率达到65%以上 。 据徐华全介绍 , 这项工作目前正在稳步推进中 。 “比如学校、医院、商场、一些大型厂矿企业等人员密集的地方 , 一旦发生地震 , 这个终端台网中心发出地震预警信息后就会发出警报 。 ”徐华全介绍 , 地震发生后 , 通过系统发布预警 , 市民群众一旦收到预警 , 采取措施就可更充分 。
部门探访
今年内全市261个镇(街道)将全面完成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工程2021年工作计划》中还明确 , 要整合有关职能部门业务系统的各类自然灾害实时数据 , 建设统一的自然灾害预警发布平台 , 整合信息发布资源 , 完善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渠道 , 提升预警信息发布的覆盖面、精准度和实效性 。
成都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副主任林学军表示 , 该平台已雏形粗现 , 在安全风险预测预警、事故规律挖掘、应急救援决策分析、重点行业领域形势研判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 。 这一综合性集成应用平台依托成都市卫星遥感监测、视频融合、语音识别与控制、人口热力图数据服务等支撑平台 , 融合应用防汛、气象、公安天网、环境监测、市场监管等部门应用 , 搭建城市安全和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框架 , 覆盖监督管理、监测预警、指挥救援、决策支持和政务管理五大业务应用领域 , 实现跨系统、跨部门、跨层级的大数据综合应用 。
“自然灾害的预警平台对接市级相关部门业务系统实时对自然灾害的数据进行汇总 ,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 实现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 提升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和预警的能力 。 ”林学军表示 , 下一步还要完善洪涝灾害、森林防火等方面的内容 , 未来一旦发生自然灾害 , 该平台将及时进行预警发布 。
《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工程2021年工作计划》中明确 , 要推进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建设 , 推动组建镇、街道综合性救援救助队伍 , 逐步实现基层应急管理有机制、有场所、有机构、有人员、有应急队伍 。 据成都市应急管理局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处副处长徐伟介绍 , 按照相关工作安排 , 成都将在今年内 , 以镇、街道为单位 , 在全市261个镇、街道全面完成镇、街道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任务 。
目前 , 市应急部门对全市的应急避难场所进行了初步统计 , 全市共有应急避难场所2464个 , 总面积有2383余万平方米 。 在救援队伍方面 , 正在加快构建以综合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 , 军队应急力量为突击 , 专业应急救援力量为骨干 , 社会应急救援力量为辅助 , 基层应急救援队伍为补充 , 专家应急救援队伍为支撑的成都有特色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
下一步 , 成都计划在两年时间内 , 重点提升救援基础能力 , 在打造尖刀拳头力量上下一番功夫 , 进一步健全军地救援力量的协同联动 。 与此同时 , 要加强军队、社会志愿者、专业队伍之间的共训共练 , 开展技能比武 , 采取机动拉动的方式 , 提高救援力量的总体能力;开展一些常态的应急化演练 , 来提高队伍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
本报采访人员田程晨
成都:用“聪明的大脑”全天候管理城市运行】原标题:用“聪明的大脑”全天候管理城市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