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水军”产业调查:一条短评15元,点赞、投票都可买到( 二 )


但采访人员通过业内熟悉的宣发渠道联系到了豆瓣“水军”团队及其报价表 。 “我们做了很多年了 , 在业内有口皆碑 。 ”该公司负责人海龙(化名)表示 , 前段时间热度很高的那部剧 , 就是我们操盘的 。
海龙告诉采访人员 , 一般接的单子都是出品方给自己“刷好评” , 也不乏给竞争对手“刷差评”的情况 , “豆瓣评分的控评收费比其他平台要高一些 , 主要是因为豆瓣评分机制复杂且完善 , 他们(豆瓣)根据用户的注册时间、发言、评分等给予不同的等级系数 , 以此作为用户对作品分数评价的影响因素之一 。 而我们掌控的都是真实的老账户 , 平时也会有正常的行为动作 , ‘看上去就是真实用户’ 。 ”
根据采访人员拿到的报价表 , 买一条豆瓣“想看/想听”的价格是2元 , 一条“包显示短评”的价格是15元 , 一条包显示长评(剧评)的价格是20元 , 一条“点赞/有用”的价格是1元 , “举报”一次的价格是3元 , 投票、小组发帖、开分、涨分、评分维护等情况需要具体协商 。
“量大可以便宜 , 每部片子不一样 , 可以做技术提分 , 根据到达数据为准 。 ”海龙告诉采访人员 , 一般片方都会更倾向于“短评”套餐 , 因为短评的排序是将豆瓣成员的投票加权平均计算后的结果 , 通过算法的调校 , 更好地反映短评内容的价值 。 不过 , 高权重短评区域会因豆瓣系统原因在执行过程中有系统性的动态变化 。 比如:提分延迟、分数比例变化延迟、评分人数不足等均为正常现象 。
一位豆瓣资深用户告诉采访人员 , 老豆瓣用户在看待豆瓣评分时 , 都会通过数据化图形“去水分” , “豆瓣评分会显示1星-5星及评价比例 , 这个数据具体呈现方式是竖状图 , 可以根据豆瓣同类影片的评分规律来判断一部作品是否存在水分 , 比如豆瓣得分7分以上的电影 , 5星评价通常为20% , 如果同等评分的某部作品5星评价达到35%以上 , 大概率存在水分 。 如果1星评价和5星评价明显多于其他选项 , 大概率也是存在水分的 。 ”
豆瓣“水军”产业调查:一条短评15元,点赞、投票都可买到】豆瓣产品定位走向大众化
升级后内容被指“微博化”
在很多人的心中 , 豆瓣是文艺青年的自留地 , 大家在这个岁月静好的平台上聊爱好 , 聊生活 , 聊艺术 。 但随着用户规模的下沉与扩张 , 豆瓣已经完成了“破圈” 。
“豆瓣评分反映的是文艺青年的喜好吗?”阿北曾在2015年就给出答案 , 早已经不是了 。 “早些年可能是的 , 因为来打分的人里文艺类的比例高些 。 但是现在每个月有一亿上下的人会到豆瓣评分 , 我不觉得文艺青年的势力变这么大了 。 基本能确定现在豆瓣评分反映了大众观点 。 只是这个‘大众’更集中在一二线城市里 , 和豆瓣用户扎堆的地方一致 。 ”
截止2020年12月份 , 豆瓣公布的注册用户达到2.2亿 , 在近年来新老用户的冲突中 , 豆瓣的产品定位不断走向大众化 。
2021年1月25日 , 豆瓣App迭代更新至7.0版本 , 这距离其2018年8月份发布的豆瓣6.0版本 , 已经过去了近2年半时间 。
与旧版“豆瓣App:书影音世界”强调个人记录功能不一样 , 这次更新豆瓣产品将视线转移到了社区 。 豆瓣的“社区化”主要体现在话题广场、豆瓣小组等方面 。
豆瓣小组是豆瓣特立独行的文化存在 。 在豆瓣上 , 有很多稀奇古怪的小组 , 比如有30万用户在“豆瓣劝分小组”劝人分手 , 有85万人在“掀起你的内幕来”揭露各行业的内幕 , 有69万用户在“豆瓣鹅组”分享娱乐圈八卦和生活态度 , 有近12万人在“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分享高学历背后的不如意的生活琐事 。
“事实上 , 豆瓣开始逐渐‘微博化’ , 大多热门话题围绕着明星 , 粉丝们有组织的进行控评 , 一旦有不同的声音立刻会被口水淹没 , 流言、脏话不绝于耳 。 ”上述资深豆瓣用户告诉采访人员 , 自己已经很少在豆瓣小组发言了 , 因为怕挨骂 。 “微博上很多观点都搬运自豆瓣 , 甚至很多娱乐公众号的观点也搬自豆瓣 , 豆瓣已经全面进入‘微博化’时代 。 ”
2月13日 , 爱奇艺起诉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豆瓣网关联方)名誉权纠纷一案在北京立案 , 爱奇艺方面称 , 三名用户在豆瓣网平台发布不实信息 , 诋毁爱奇艺 , 其中一名用户甚至以“爱奇艺《奇妙的食光》十几名男性员工打人、也打女粉丝”为题 , 发布虚假的内容 。 爱奇艺方面表示 , 在发现不实内容后 , 原告积极与被告进行沟通 , 要求被告停止侵权、删除涉案文章、为原告恢复名誉、澄清事实;但是 , 对于原告的合理诉求 , 被告拒不执行 , 持续放任侵权行为不断蔓延 , 严重损害原告的名誉 , 给节目的声誉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 严重损害原告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