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七旬老太常喊头晕心慌,子女一直以为老人有点作……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采访人员 吴朝香 通讯员 陈晓华 蒋一娜
“这两年一直错怪了妈妈 , 以为她年纪大了 , 有点低血糖就矫情了 , 动不动说头晕心慌出冷汗 , 需要子女时刻陪在身边 , 原来都是胰岛素瘤惹的祸!”陈老太太的女儿激动地说 。
近日 , 来自绍兴年过七旬的陈老太太及家人向浙江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及胃肠胰外科全体医生表示由衷地感谢 , 是他们妙手回春 , 为老太太解决了病痛 , 提高了她的生活质量 。
老人反复长期低血糖未被重视
两年前 , 在一次常规体检中 , 陈老太太查出空腹血糖为2.6mmol/l , 低于正常值2.8mmol/l , 当时老太太没有任何不适 , 子女以为是偶然情况 。
两年来 , 老太太逐渐变得精神萎靡 , 时而会出现心悸、乏力、出汗、恶心……一碗糖水下去 , 休息片刻 , 症状就消失了 。
一开始 , 子女觉得老母亲就是年纪大了有点作 。 带老太太去当地医院检查后发现 , 老太太空腹血糖常常只有2.0-2.6mmol/l 。 这意味着老太太两年间频繁低血糖发作 , 真的是不舒服并非矫情 。
低血糖|七旬老太常喊头晕心慌,子女一直以为老人有点作……文章插图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
随着症状的逐渐加重 , 老太太已不能独立行走了 。 去年腊月最冷的那几天 , 老太太早晨竟然出现了意识不清、说胡话的症状 , 子女赶紧开车送去医院 , 一测血糖仅1.5mmol/l 。 辗转当地多家医院就诊 , 医生都给予高糖维持血糖 , 尽管症状有所好转 , 但病因一直没有找到 。
子女们商议后送老太太到杭州 , 找到了浙江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武晓泓主任 。 武晓泓主任表示低血糖症病因较多 , 需住院进一步排查 。
住院后 , 在武主任的指导下 , 内分泌科宋迎香医疗组长对老太太的病情进展进行了全面评估 。 通过各项检查逐一排除了药物性、自身免疫性、胰岛素拮抗激素缺乏性和非胰岛细胞肿瘤性的低血糖 。
但老太太有典型的低血糖症状 , 发作时血糖2.0mmol/l , 供糖后低血糖症状迅速缓解 。 奇怪的是 , 胰岛素释放仍有23.69μIU/ML , 较正常者明显增多 , 存在高胰岛素分泌 。 而像老太太这种状态 , 理论上胰岛素应该分泌减少 。 武主任结合多年临床经验 , 判断老太太可能是胰岛素瘤 。
达芬奇机器人切除胰腺钩突肿瘤
为了证实判断 , 武主任开出了检查单 。 可老太太年纪大、精神萎靡 , 行动能力又差 , 无法屏气配合胰腺磁共振增强检查 。 怎么办?
通过CT胰腺增强、超声胃镜检查均提示胰腺存在病灶 , 但定位不清晰 。 内分泌科医生与胃肠胰外科医生协商 , 决定共同协助老太太完成胰腺磁共振增强检查 。
内分泌科医生陪同老太太进入检查室 , 不断安慰着病人 , 胃肠胰外科医生现场指导放射科医生 , 针对CT、超声胃镜病变部位 , 重点关注可能存在病变部位 , 更高效率地寻找病灶 。 老太太终于顺利地完成胰腺增强磁共振 , 提示胰头钩突遇十二指肠水平前壁交界处结节 , 考虑肿瘤性病变 。 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性大 , 胰体部神经内分泌肿瘤待排 。
【低血糖|七旬老太常喊头晕心慌,子女一直以为老人有点作……】找到了病灶 , 治疗方案就变得至关重要 。 在多学科联合讨论(MDT)时 , 胃肠胰外科学科带头人牟一平教授表示 , 陈老太太的临床表现和影像资料都考虑胰岛素瘤 , 需行手术切除病灶 。 虽然这颗病灶只有2cm大小 , 却长在胰腺钩突部 , 夹在胆总管、胰管这两个重要消化通道 , 和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上动脉等重要血管的夹角中 。 常规需要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手术涉及6个器官 , 需切除部分胃、十二指肠、胆囊、胆总管、胰头及钩突、部分空肠 , 还要进行三个消化道重建 , 手术非常大 。 但胰岛素瘤是良性肿瘤 , 如果能借助达芬奇机器人 , 完美保留周围的结构 , 只单纯切除肿瘤 , 那创伤更小 , 恢复更快 。 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 , 家属非常愿意配合和尝试 。
低血糖|七旬老太常喊头晕心慌,子女一直以为老人有点作……文章插图
武晓泓在查房
为进一步配合胃肠胰外科医生管理老太太血糖 , 内分泌科给老太太佩戴了动态血糖仪 , 一旦出现血糖低于2.8mmol/l即实时报警 。 一切准备就绪 , 陈老太太被推上了手术台 。
手术当日 , 牟一平教授、金巍巍等联手 , 借助达芬奇机器人对老太太实施了胰腺钩突肿瘤剜除术 。 手术历时1小时 , 完美保留了胆总管、胰管和十二指肠 , 相比较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切除范围小 , 出血少 , 且不改变原有的生理通道 , 用最小的创伤获得最佳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