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我们的教育是否经得起一场雪?|校长说

不久前 , 本刊收到一位校长的来稿——《我们的教育是否经得起一场雪》 。 这位校长在文中描述了学校师生在一场小雪面前“如临大敌、如遇大灾”的反应 , 并发出“学生是否经得起自然和人生的冬天”的叩问 。
之前 , 另一位校长也由一场雪洞察到 , 我们的教育“论人才以分数 , 论素质以琴棋 , 唯独少了凛冽 , 少了苦寒 , 少了挫折 , 少了内心的阳光与强大” 。
诚然 , 一场雪所引发的师生反应不应被过度解读 , 但其中揭示的教育现象、问题却值得深思和讨论 。 如一位教育人所说 , 我们在批判“温室里的花朵”的同时 , 似乎也正在培养“温室里的花朵”——
家庭层面 , 在“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养育逻辑下 , 家长们争着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 , 把“不好的”阻挡掉 , 包括孩子成长过程中应该经历的风雨;学校层面 , 受制于现有的教育评价、社会评价 , 学校教育过于重视学生学习 , 忽视了对学生身体素质及意志品质等的培养 。 同时 , “安全至上”原则使得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中谨小慎微、如履薄冰 。
教育的“温室效应”在不断显现:青少年身体素质差、抗挫能力弱、心理问题多发……
教育 , 的确应该多一些凛冽了 。 需要明确的是 , 我们无意鼓励家庭、学校“人造大雪” , 盲目刻意地将孩子置于“苦寒”中 , 而是希望唤醒更多人对教育中“呵护过度”现象的警觉 。 在这一语境下 , 《教育家》推出专题报道——“教育 , 应多些凛冽” , 探讨是什么导致了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对孩子的过度呵护?教育需要什么样的“凛冽”?学校教育如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更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今日为大家分享这位校长的叩问——我们的教育是否经得起一场雪?

教育|我们的教育是否经得起一场雪?|校长说
文章图片
冬天下雪 , 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 可是每年的第一场雪 , 总能引发极高的热度 , “晒雪景”的照片、动态铺天盖地 。
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的人 , 我对下雪不会感到特别新奇 , 但是一位安徽校长的文章——《大雪里的沉思》让我思虑良久 。 他在文中写道:“雪未至 , 假先放 , 孩子不受其苦!我们的教育 , 论人才以分数 , 论素质以琴棋 , 唯独少了凛冽 , 少了苦寒 , 少了挫折 , 少了内心的阳光与强大!”同为校长 , 我理解其内心的矛盾与痛苦、责任与焦虑 , 我也想谈谈一场雪带给我的思考 。
某年某天 , 天气预报说会下雪 。 雪未下 , 校园里关于雪的讨论已是热闹非常 。 高一、高二年级在下雪之前就已正常放假 , 但高三年级离正常放假时间还有几天 , 许多师生问:还按照既定时间放假吗?要不要提前放假?
教育|我们的教育是否经得起一场雪?|校长说】对此 , 我的回答是:在没有接到上级通知前 , 继续上课 。 可是 , 当雪如期而至时 , 各种埋怨也纷至沓来 。 首先是高三年级部发问:老师们还来上课吗?如果路滑出了事谁来负责?然后是学生各种躁动、各种不安 , 导致教学活动无法进行 , 课堂改为老师值班、学生自习 , 许多老师为了安抚学生情绪 , 只好在教室里放电影 。 个别年轻班主任六神无主 , 请求校长到各班去安抚学生 。 有学生打电话质问我:“校长 , 我回不了家谁来负责?”学校的QQ工作群也一下热闹起来 , 老师们在群里献计献策:学校应当每年预备工业盐 , 以备不时之需;学校应该准备旧棉絮 , 下雪的时候将校园的路铺上棉絮……

教育|我们的教育是否经得起一场雪?|校长说
文章图片
为了让没有经历过雪凝天气的学生懂得一些常识 , 学校发布了如何应对雪凝天气的策略 。 下雪的第一天 , 食堂运菜的车出了车祸 , 我们在群里发布消息 , 第二天蔬菜可能供应不足 , 但其他的物资没有问题 , 并且宣布第二天回不了家的学生在食堂免费就餐 。 当天下午 , 我到宿舍去巡查 , 生活老师向我谈起学生们的反应时 , 不禁摇头叹息 。
第二天上午 , 道路解冻 , 学生正常放假回家 。 等学生们陆续离校之后 , 我坐在办公室里 , 忽然觉得心里万般沉重!尽管我知道无论哪一种责问都有其合理性 , 毕竟雪凝的存在给师生们的生活带来了困扰 。 但那不过是一场小雪而已 , 为什么师生们竟然有这般如临大敌、如遇大灾之感?为什么学生在面临正常的雨雪天气时竟显得如此脆弱 , 而怨天尤人时又显得如此理直气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