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喊停“家长作业”更需平衡家校关系

原标题:喊停“家长作业”更需平衡家校关系

北京日报:喊停“家长作业”更需平衡家校关系
文章图片
“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 , 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义务教育课后服务要与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在23日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 , 一系列明确要求直指社会“痛点” , 引发广泛关注 , 也触发了各方对家校关系和责任的思考 。
近年来 , “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的情况时有发生 , 因“三点半放学”而衍生的一系列问题 , 更屡屡成为家长的烦心之事 。 为了帮孩子用易拉罐做模型 , 全家上阵喝饮料以收集罐子;为了帮孩子完成过于复杂的研究报告 , 只好自学之后为孩子“代笔”;为了让孩子下学之后有地方去 , 不得不赶着抢报各种托管班、课外班……可以说 , 从课上到课下 , 家长除了不必守在黑板前 , 剩下哪个环节都跑不掉 。 做不完的作业 , 报不完的班 , 家长疲于奔波 , 怨气也日渐累积 。 前不久 , 一位家长发帖怒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 , 更将家校之间的既有矛盾呈现在舆论面前 。 新学期开学之际 , 教育部着眼“痛点”强势“喊停” , 既是给学生减负 , 给家长松绑 , 也是在引导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回归本义 。
教育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活动 。 所谓“家校共育” , 在这条路上 , 老师和家长本应各司其职 , 二者的配合程度 , 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那些转嫁分内工作将家长变为“编外助教”的老师 , 和把孩子送到学校就自觉可以当“甩手掌柜”的家长 , 都是不合格的 。 学校教育是主体 , 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基础 , 是对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 。 单纯将“减负”理解成减少在校时间、减少纸面作业 , 而不对作业内容、评价标准等作出调整 , 那结果必然就是这边减、那边加 , 这边松、那边紧 , 徒增许多新的矛盾点 。 相反 , 家校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做好衔接 , 就能多助力、少添乱 , 实现“1+1>2”的效果 。
说一千道一万 , 家校双方的目标是一致的 , 都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 无论是家庭作业 , 还是课堂教学 , 抑或是课外实践 , 都是培养孩子、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 , 而非最终目的 。 只有让这些手段充分契合孩子的成长、认知规律 , 以孩子有没有进步、能不能成长作为衡量标准 , 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功用 , 培育出全面发展的人 。 由此观之 , 不论是对“家长作业”说不 , 还是统筹好课后服务与正常上下班时间 , 都是实现改变的第一步 , 在此基础上 , 进一步划好家校教育的“经纬线” , 做到分工明确、同向而行 , 才能实现教育效率的最大化 。
教育学家陶行知有句名言 ,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 唯独从心里发出来 , 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 。 新的学期 , 期待各方不缺位、不错位 , 齐心协力、真心付出 , 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 也让彼此都能松口气 。

北京日报:喊停“家长作业”更需平衡家校关系
文章图片

北京日报:喊停“家长作业”更需平衡家校关系
文章图片

北京日报:喊停“家长作业”更需平衡家校关系
文章图片

北京日报:喊停“家长作业”更需平衡家校关系
文章图片

北京日报:喊停“家长作业”更需平衡家校关系
文章图片
北京日报:喊停“家长作业”更需平衡家校关系】责任编辑:贾楠SN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