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湮没于岁月中的“衣周塘”,你是否知道它的前世今生?


中年|湮没于岁月中的“衣周塘”,你是否知道它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
在吴淞淞浦路淞桥东路路口,有一片开阔的广场绿地,这里就是中国最早的营运铁路吴淞铁路的纪念地,每天都会吸引大量游客来“打卡”拍照,俨然成了吴淞的一处“网红”,周边居民也会或三五结对来此打牌、“嘎讪胡”,或牵着自家的爱犬悠闲的散着步,或独自一人惬意的享受着阳光,但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在广场靠近淞浦路一侧的草丛中,立着一块不起眼的小型石碑,上刻有“衣周塘遗址”几个字,这是宝山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现宝山区文化旅游局)于2017年所立的“宝山区文物保护点”的纪念碑,在这块碑的西侧还有关于“衣周塘”的简单介绍。“衣周塘”,一个久远而陌生的名字,早已湮没于岁月中,但这块小小的纪念碑一定勾起了你对“衣周塘”的浓厚兴趣。
今天,
就让小编带你走进“衣周塘”,
一探它的前世今生。
衣周塘曾是上海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清雍正十年(1732年),吴淞口至五角场一带,发生了特大水灾,大批农田被淹,无数人畜没于江水中。地方绅士朱臣等人,为民请命,连续上书宝山县令,要求从速在虬江、黄浦江边修筑护堤,并担保将当年和下一年的劳役民工,全部包下,以济劳力之不足,并提议当年动工,免遭次年潮灾复辙。县官胡仁济准许所请,调动民工四千,拨出库银一千两,并自己捐一百两。于是,从吴淞口蕰藻浜南岸起至虬江口,修筑全长十七华里的护堤,取名“衣周塘”,工程进展很快,于当年完成。
中年|湮没于岁月中的“衣周塘”,你是否知道它的前世今生?】“衣周塘”筑成后,潮水倒灌灾害明显减少。但百年以后,木桩损坏严重,有些地段频频塌陷。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宝山县又调集大批民工重建“衣周塘”,但由于技术落后,险情始终无法排除。直至清光绪甲申年间,中法开战,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害怕法国军舰的袭击,竟以大船储石,准备将吴淞口黄浦江入口堵死。这就引起了在上海的各殖民国家的恐慌,他们联名上书清政府,要求停止堵江之举动。清廷迫于压力,就顺水推舟,乘机提出要求各国提供13艘舰艇装来洋灰石(水泥),代替原来的护堤拦水木桩,加固“衣周塘”。这样,塘岸才渐趋稳固,后又加上上海开埠后,海关、理(修)航所、电报局等单位在塘外筑石岸保护,险情至此完全排除。

中年|湮没于岁月中的“衣周塘”,你是否知道它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
到了民国七年(1918年),北洋军阀在上海的头目、淞沪护军使卢永祥为与皖系军阀齐燮之打仗,他派出一个师的兵力,会同上海沪北工巡捐局,将“衣周塘”削平拉直,赶筑一条通向市区的公路,因为是军事工程,又是军队所筑,故取名“军工路”。
2017年,“衣周塘遗址”被列为第五批宝山区文物保护点。

中年|湮没于岁月中的“衣周塘”,你是否知道它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