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理念被奉为育儿圣经,养的儿子非但没成才,还患严重心理疾病?

分享亲子快乐 , 交流教育知识 , 欢迎关注“陪宝宝写日记”“陪宝宝读童书” 。
20世纪初 , 以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在美国大行其道 , 不计其数的父母深受影响 , 甚至将其奉为育儿圣经 。 而事实上 , 华生用自身的例子证明了他养育孩子的方式是错误的 。 在这种严苛的教养方式下 , 他的两个亲生儿子非但没有成长为他所期望的人才 , 反而患上了相当严重的心理疾病 , 其中一位在自己30岁的时候自杀身亡 。

其理念被奉为育儿圣经,养的儿子非但没成才,还患严重心理疾病?
文章图片
行为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 , 它极力反对传统心理学研究看不见摸不着的意识 , 而主张对个体的外显行为进行研究 。 早期行为主义认为个体的行为主要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 , 特定的刺激将会导致个体做出不同的反应 , 因此操控者可以通过改变外界刺激的方式最终达到改变个体行为的目的 。 同样的 , 行为主义的育儿理念 , 反对给予孩子抚摸和关爱 , 认为那些并不利于婴儿的健康成长 。 而主张从诞生开始 , 即用外显的刺激引导儿童的行为 , 强迫儿童执行家长发出的某种指令 。 这种教育儿童的方式 , 过于强调外部环境的作用 , 而忽略了个体内在的心理状态 。

其理念被奉为育儿圣经,养的儿子非但没成才,还患严重心理疾病?
文章图片
时至今日 , 我们仍可以见到行为主义育儿方式无孔不入地渗透在某些教育领域 , 对无数家庭和儿童造成不可挽回的危害 。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篇令人痛心的新闻报道:一位新生儿的母亲 , 加入了一个“婴儿趴睡训练群” 。 在这个训练班里 , 所谓的“育儿专家”向新手妈妈们传授养育婴儿的方法 , 但是这其中有许多观点是完全错误甚至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 培养孩子独立趴睡的技能 , 正是这个训练班所极力倡导的教养方式之一 , 他们将趴睡的好处吹得天花乱坠 , 告知新手妈妈们在这个过程中无论孩子如何哭叫 , 都不能心软去帮助孩子 , 否则你的孩子永远无法独立 。 新闻中这个初为人母的妈妈 , 就是听从了这样荒谬至极的说法 , 当她将自己出生不过数日的婴儿面朝下放置在婴儿车中时 , 不过多久孩子便难受的开始哭闹 。 这位母亲在监控中眼看着这一切 , 甚至在微信群中咨询“专家” , 询问是否可以去帮助孩子了 。 最终的结果是 , 监控中的孩子终于平息下来 , 渐渐停止了哭声 。 母亲满心以为自己的方法取得成效了 , 殊不知正是由于自己的愚蠢 , 亲手导致了孩子的夭折 。

其理念被奉为育儿圣经,养的儿子非但没成才,还患严重心理疾病?
文章图片
为什么如此显然的谬论能在育儿界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其主要原因无非就是利用了新手父母相关知识的缺乏和不自信 , 加上所谓“专家”振振有词的理论阐述 , 以及群体中其他成员的盲目推崇 , 很容易导致自我意识的丧失 , 被极化了的群体观念所引导 。
为什么行为主义的育儿方式无法养育出健康的孩童?在看过了不计其数的失败例子之后 , 我们几乎可以断言 , 行为主义育儿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本行不通的 , 其最大的错误就在于过分的强调外部干预的重要性 , 将儿童物化成指令的执行工具 , 而完全忽略了他们的内部心理状态 。 过于冷漠的亲子关系和严苛的教养方式 , 也许可以将孩子培养成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或者失败的某一类人 , 但最终也必将导致的将是心理的扭曲 , 亲子关系的破裂 , 即心理学上我们常提到的“不安全型依恋” 。

其理念被奉为育儿圣经,养的儿子非但没成才,还患严重心理疾病?
文章图片
美国心理学家安斯沃斯采用陌生情境法 , 对婴儿与其母亲之间的依恋关系进行了研究 , 并根据试验结果将婴儿的依恋类型分为以下四种:安全型、回避型、反抗性、矛盾型 。 又将后三种统称为不安全型依恋 。 拥有不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在成人之后往往表现出异于常人的性格特征 , 例如易怒、躁狂、严重缺乏安全感等等 。
其理念被奉为育儿圣经,养的儿子非但没成才,还患严重心理疾病?】此外 , 不安全依恋还存在以下几种潜在的危害:

其理念被奉为育儿圣经,养的儿子非但没成才,还患严重心理疾病?
文章图片
第一 , 不安全依恋将影响儿童的人际关系 。
无论是在与同学、朋友 , 抑或是家人相处的过程中 , 拥有不安全型依恋的人将更多地表现出悲观、消极的心态 , 对于人际关系缺乏主动性 , 有些还会出现强烈的狂暴 , 甚至伤害他人或者社会的倾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