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40多天,华强北美妆商家全面转型?( 二 )



沉寂40多天,华强北美妆商家全面转型?
文章图片
目前来看 , 从代购、电商供货走向零售业务 , 似乎是商城进口美妆商家的出路之一 。
毕竟华强北这块“金字招牌” , 曾经撑起“电子第一街”大批手机数码商家的零售生意 。 大量的普通消费者都慕名来到华强北购买手机 , 就连游客也将华强北当成深圳必游景点之一 。
“今时不同往日 , 电商那么发达 , 没有价格优势 , 谁还会跑到线下买东西 。 要不是这样的话 , 华强北也不会转型进口美妆、零食 , 大家也都心知肚明的 。 ”在华强北从事美妆批发的彩虹姐一针见血的指出 , 尽管华强北目前力推“美妆圣地”的这一称号 , 但她和许多商家都清楚的知道 , “美妆圣地”想要重现当年“中国电子第一街”的辉煌盛况几乎不可能了 。
随着电商的发展 , 进一步让商品价格趋于透明 , 实体商家很难再利用信息差赚取可观的利润 。 加上商城档口租金高涨 , 华强北商家也很难通过“价美物廉”快速走量的方式 , 再与电商平台一决高下 。
“除了背包客、代购 , 你看华强北现在的人流量有多少?多少进了商城?”彩虹姐透露 , 以目前华强北商圈的自然客流量 , 基本撑不起几大商城、几千家进口美妆档口、零食档口的零售生意 。
倘若所有商家都发力线下零售 , 只会加剧同行间的竞争 , 加速商家“内卷”罢了 。 即便是在“六亿事件”之前 , 她每天通过零售方式售出的进口美妆商品也只有区区几百元 , 远远撑不起档口每个月将近四万元的租金 。
线上消费看价格 , 线下消费认口碑 。
大批走向合规经营的华强北进口美妆商家 , 正逐步丧失其货源地、价格低廉的优势 。 发展线上零售不够主流的电商平台打 , 发力档口零售竞争大 , 自然客流量不足 , 可谓是进退两难 。
难道摆在华强北美妆商家面前的路 , 真的毫无前景了吗?
商家“抱团”瞄上美妆集合店
2月21日 , 懂懂笔记在朋友圈陆续看到了几位华强北美妆商家发送的营业公告 , 预示着沉寂了40余天的华强北进口美妆市场将再度恢复正常经营 , 但在华强北懂懂笔记看到 , 仍有一些美妆档口尚未开门 。
据知情人士透露 , 部分商家虽然已经营业 , 但仍关闭着半截档口的拉闸门 , 有的甚至是悄悄的向顾客发送开始供货的信息 , 实体的档口并未正式开门迎客 , 一切开张的“动作”都显得相当谨慎以及低调 。

沉寂40多天,华强北美妆商家全面转型?
文章图片
“节后开工大吉 , 本应是一件高兴的事儿 , 但今年大家明显都提不起劲儿 。 ”一位认识多年的华强北美妆商家彬兄告诉懂懂笔记 , 尽管档口1月7日开始“盘点”歇业 , 但这40余天里他并没有休息 , 而是四处奔走寻找“出路” 。
春节期间 , 他甚至叫上了好几位同样入驻商城的潮汕老乡、经常相互调货的美妆同行 , 一同驱车跑遍了广东省内的所有城市 , 了解各城市综合体、商圈里的美妆业态 , 同时也有了新的计划 。
“如果一切都要合法合规 , 做批发没有利润空间 , 只能尝试线下做零售 。 ”彬兄所指的零售 , 并不是彩虹姐所说的那样 , 依托华强北商圈自身的自然客流去转型做零售业务 。
在他看来 , 目前在香港已经十分成熟 , 在国内一、二线城市正逐步兴起的进口美妆集合店 。 另据《化妆品财经在线》显示 , 近两年 , 全国购物中心“报复性”的涌现出了许多美妆集合店 , 有的是由日用百货转型 , 有的由传统CS店转型 , 有的则是异业跨界首次试水 。
所谓美妆集合店 , 指的是一家美妆商品店里 , 经营着大量不同品牌 , 并适应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的美妆产品 , 这里面包括香港的莎莎 , 以及最近刚刚兴起的国内品牌Wowcolor 。

沉寂40多天,华强北美妆商家全面转型?
文章图片
“我几乎逛遍了省内一、二线城市的美妆集合店 , 客流与转化都很可观 。 ”彬兄表示 , 尽管集合店里的美妆产品、进口商品大都可以在线上购买到 , 而价格 , 也稍比线上贵5%左右 。 但得益于一站式的美妆购物体验 , 良好的场景营销 , 还是吸引了大量女生进店选购美妆产品 。 所有美妆现场可试 , 付款即得 , 无需经历漫长的发货等待 , 的确能够让消费者 , 忽略那微不足道的差价 。
“与其守着代购、海淘网站 , 不如好几家档口一起抱团 , 开间美妆集合店 。 或者创立新的品牌 , 研究一下三、四线城市那些美妆集合店尚未全面流行的下沉市场 。 ”彬兄坦言 , 若华强北美妆商家做起集合店 , 也可谓是轻车熟路 。 而且没有代购、海淘网站等“中间商”赚差价 , 美妆集合店零售利润应该会很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