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鹤,是鹤,是山,还是人

从2003年开始,国家建设部(现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至今一共公布了七批名单。宁波市内共有四个古镇和六个古村,荣登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榜单。六个历史文化名村分别是,鄞州区走马塘村、海曙区李家坑村、余姚市柿林村、慈溪市方家河头村、宁海县许家山村和龙宫村。四个历史文化名镇分别是,江北区慈城古镇,象山县石浦古镇,宁海县前童古镇和慈溪市鸣鹤古镇。宁波的四大历史文化名镇中,只有鸣鹤古镇完全免费,本文专门介绍鸣鹤古镇。

鸣鹤,是鹤,是山,还是人
文章插图

鸣鹤,是鹤,是山,还是人
文章插图
鸣鹤古镇,位于宁波市慈溪市观海卫镇,依山成街,因河成镇,西临白洋湖,南有杜湖相依。有历史,有文化,也有风景。

鸣鹤,是鹤,是山,还是人
文章插图

鸣鹤,是鹤,是山,还是人
文章插图
鸣鹤之名,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因为鹤,因为曾经有鹤,在此栖息飞鸣,因此而名鸣鹤。第二种说法则是因为人,因人而名,唐德宗李适贞元年间,沔州刺史虞当之子虞九皋,字鸣鹤,大致是在贞元十年即公元794年中进士,可惜没不久英年早逝,家乡为纪念他,就以“鸣鹤”而名地名。第三种说法是因为山,古镇旁边的山形如鹤,翅舒而喙张,有飞鸣之状,故名鸣鹤山。

鸣鹤,是鹤,是山,还是人
文章插图

鸣鹤,是鹤,是山,还是人
文章插图
这三种说法在《四明谈助》得到了印证。《四明谈助》,是仿《水经注》体例的宁波人文地理书籍,公元1828年,即道光八年,宁波文人徐兆昺主持编撰而成。《四明谈助》汇编收录了历代文人对宁波人文地理的记录文字,有助于人们回望宁波历史上的人文风情,很多地方的来龙去脉,可以从书中得到参考。《四明谈助》援引了《成化志》的记载,印证了鸣鹤之名的第一种说法,鸣鹤山,“县西北四十五里。父老相传:昔有鹤栖此山,一旦飞鸣冲天。”

鸣鹤,是鹤,是山,还是人
文章插图
《四明谈助》又援引《曹志》的记载,印证了鸣鹤之名的第二种和第三种说法,鸣鹤山,“慈邑西北六十里。一云:唐元和间,虞九皋,字鸣鹤,第进士,乡人尊之,因以名其所居。一云:形如鹤,翅舒而喙张,有飞鸣之状,故名之。”

鸣鹤,是鹤,是山,还是人
文章插图
现在的鸣鹤古镇偏向于第二种说法,为纪念英年早逝的家乡名人虞九皋(字鸣鹤)而名鸣鹤古镇。《曹志》也有记载,“虞九皋,字鸣鹤。父当,与柳宗元父镇同为郭子仪记室。及镇为岳鄂都团谏(练)判官,当复刺沔州。两家子弟,幼相友善。九皋以文行称,贞元中举进士,遽卒于长安。一时名流丐宗元为诔。称其‘传袭儒风,彪炳文史,克恭以孝,惟礼是履’,相与谥曰‘恭甫’。其后遂名乡为‘鸣鹤’者,以九皋字故也。”但是笔者更偏向于第一种说法或第三种说法,虞氏从两汉之交迁来此地,至唐代贞元年间已近八百年,鸣鹤之名应早于唐代出现。

鸣鹤,是鹤,是山,还是人
文章插图
鸣鹤古镇起于虞氏。公元8年,王莽建立新朝,西汉灭亡,随之绿林军起义,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朝政更迭期间,中原饱受战乱之苦。原居河南的虞氏一族为逃避战乱,南迁江南,在余姚定居下来,也就是现在的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古镇所在地,繁衍生息,逐渐成村成镇。

鸣鹤,是鹤,是山,还是人
文章插图
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开始兴建古镇,到了唐宪宗李纯元和年间(806-820年),始成规模。北宋真宗赵恒咸平年间,即公元998-1003年,设鸣鹤场。北宋仁宗庆历年间,即公元1041-1048年期间,有叶氏一族从永嘉郡松阳迁来明州,后定居于鸣鹤,出现了虞氏与叶氏并处的局面。明朱元璋洪武年间,设盐场司,鸣鹤由此更加兴盛。【鸣鹤,是鹤,是山,还是人

鸣鹤,是鹤,是山,还是人
文章插图
鸣鹤形于盐而盛于药。康熙年间,叶天霖就兴办国药业,开创了慈溪国药贸易之先河,到乾隆时,成为了鸣鹤首富。鸣鹤古镇逐渐成为中国国药业的发源地,有“国药人才集浙江,浙江有慈溪,慈溪首推鸣鹤场”之说。虞氏家族逐渐退隐,叶氏一族逐渐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