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师|中师,一个最悲情的词!( 二 )


可以说 , 现在一些大专是比不了的 , 可以相当于现在的重点本科师范生了(免费师范生) 。 我们班主任老师当年是全县第四名上的中专 , 当年县重点高中在全县招生400人(现在招生900人) , 班主任读中专的那年 , 只有全县前40名才可以去读师范 , 而且只能是应届初中毕业生 。 如果没有考到县前40名 , 你读中专是没有资格的 。
我们来判断一下 , 二十年前的中专生只录取全县40名 , 二十年后的今天 , 县城重点高中录取900人 , 每年全县一本录取将近600人 , 其中985和211人数已经超过400人 , 就算学生比二十年前增多了不少 , 可是怎么也增长不了十倍 。
所以说 , 以前的中专生个顶个的都是优等生中的优等生 , 我们班主任当年所以上了中师 , 因为二十年前家长的观念就是学生早点工作 , 早点就业 , 读中专18岁就可以工作了 , 而且是可以吃商品粮 , 当公家人 。 考上了中专 , 可以迎来很多人的羡慕的目光 。
我们的班主任89年初中毕业全校第四名考取中师 , 数学总分120分得118分 , 英语总分100分得99分 , 物理总分100分得99分 , 化学总分100分得96分 , 加上不争气的语文和政治 , 总分640分得600分 。
回想一下我的母校 , 有好多二十年前的中专生 , 现在仍在普通小学教书 。
如果再给这些老师一次机会的话 , 不知道他们会不会也要考大学 。
那些年国家培养的大部分中师生就这样默默扎根在了教育第一线 , 拿很低的工资 , 做着毫不起眼的工作 , 而他们 , 本来都是各个中学的尖子生 ,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国家当时鼓励初中毕业考中专 , 除了中师 , 还有大量的中专也从初中毕业生招生) , 义无反顾填写了中师的志愿 , 又因为免学费、包分配、国家补助伙食费 , 成为很多农村的孩子跳出农门的一个重要途径 。
那个百废待兴、城乡差别很大的年代 , 早工作早谋生是一个普遍的愿望 。

中师|中师,一个最悲情的词!
文章图片
3
中师和中专什么时候开始走下坡路了呢?
中师和中专的价值 , 有一道分水岭——
在26年前 , 也就是1992年之前 , 初中毕业生考上中师和中专的难度 , 不比现在的高中生考上985大学的难度低 。
而在1992年之后 , 考上中师和中专的难度就急转而下 , 甚至呈现出“自由落体式”的“大翻转” , 中师和中专的价值一下子出现严重“贬值”的状况 。
现在是2018年 , 二十年前这要追溯到2000年前了 , 2000年左右的中师和中专生大概是最后一批包分配的学生 。 也就是说二十年前的中师生都是包分配的 。 可以直接被分配到中小学和幼儿园 。
时过境迁 , 到了2000年以后中专开始不包分配 , 录取的学生人数也变多了 , 招生的条件放宽了 , 慢慢中专生从逐渐是优等生变成了中等生 。
到了2005年左右 , 一些大、中专院校实行了3+2模式 , 录取学生的门槛也越来越低 , 读中专逐渐不是初中毕业生的首选 , 高中成了大多数初中生的首选
到了如今的2018年 , 本科进一步的扩招 , 大专院校也扩招 , 各省的高考录取率达到了一半以上甚至更高 。
中专就渐渐的不被人们所追捧 。 所以 , 这样来看 , 二十年前的中专生个顶个的优秀 , 真的不亚于现在的985和211的大学生 。
二十年前的中专相当于现在的一本非重点大学
三十年前的中专相当于现在的985 , 211重点大学
1977年至八十年代中的中专相当于现在的重点大学硕士以上学历 。
二十年前的中专学历还是中专学历 , 和现在的中专学历没有区别 , 只是内涵不一样 。
相对来说 , 二十年前的高考制度下 , 升学率不是很高 , 能升入一本二本的学生是少之又少 , 考取中专也是不错的选择 , 因为毕业后就会有不错的工作 。
而现在中考时高中和中专比率是5:5(2018年扩招后为6:4) , 上中专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
稍微学习好一点的都去了高中 , 普通高中录取结束后的学生基本上了中专 。

中师|中师,一个最悲情的词!
文章图片
4
中国教育的发展 , 尤其是乡村教育的发展 , 他们是最大的功臣 。 说他们是中国教育的基石 , 一点也不为过 。
然而 , 对他们自身来说 , 一辈子从事中小学教育 , 显然是屈才 。 他们的素质 , 以中国当前的标准来衡量 , 绝不是一个中小学教师的素质 。
我不能说 , 素质高的人不能从事教师岗位 , 但以目前国家对中小学教育的投入之少 , 以教师岗位收入之低 , 他们所获得的 , 和他们的能力素质是完全不相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