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这是什么病?头晕目眩8年,出门靠人搀扶,只用几分钟就治好了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通讯员 应晓燕 胡亦清 见习采访人员 陈馨懿
68岁的江西朱阿姨8年前就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头晕目眩呕吐、行走不稳 。 无独有偶 , 64岁的杭州王阿姨、45岁的刘女士也出现了类似症状 。
她们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之江院区眩晕门诊查明了原因:居然是一堆细小的石子惹的祸 。
而神经内科的付长永博士 , 只用几分钟就治疗好了这个顽疾 。
阿姨|这是什么病?头晕目眩8年,出门靠人搀扶,只用几分钟就治好了文章插图
头晕目眩8年 , 出门得靠家人搀扶
江西九江的朱阿姨于八年前开始出现反复头晕、呕吐、行走不稳 , 每次都需要输液治疗 , 三四天就能好起来 。
一年发生好多次 , 但始终不知道什么原因 。
最近一两年里 , 朱阿姨的病情愈发严重 , 变成了每天都头晕、行走不稳 , 出去都得靠家人搀扶 。 而超市、十字路口还有稍高的地方 , 她都不敢去了 。
朱阿姨的女儿带她跑了许多医院就诊 , 考虑为心理性头晕 , 也开了不少药 , 却一点没有好起来 。
直到无意中 , 女儿听说杭州一位医生看了很多类似头晕患者 , 便带着她驱车五百多公里路来到了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眩晕专病门诊 。
付长永博士通过耐心的问诊 , 发现朱阿姨其实从小就会反复头痛、头晕 , 她的妈妈和女儿都有类似症状 。
只不过 , 最近八年 , 朱阿姨感觉头痛不那么明显了 , 倒是头晕、走路不稳更明显 , 一看东西 , 头晕还会加重 。
查体则发现 , 朱阿姨运动不耐受 , 这是因为头晕、走不稳后 , 她经常在家里坐很久 , 很少外出或运动 。
还有一个发现:右侧Dix-hallpike试验为阳性 。 这是用来诊断耳石症的一种方法 。
耳朵里的“泥石流” , 几分钟就能解决
耳石是内耳前庭中囊斑上的碳酸盐晶体 , 用来增加耳石膜的质量 , 帮助我们更敏感地感受头部的线性加速度 , 这样 , 在跑步、旋转等等情况都能维持平衡 。
而耳石症 , 就像是一场“泥石流” , 把这些小石头(耳石)顺着内淋巴液 , 从椭圆囊流向半规管的“河道”里 , 也就造成了在像起床、躺下这样相对重力方向改变头位时 , 失去平衡感 , 觉得头晕目眩、天旋地转 。 它正式的术语叫“良性发作位置性眩晕” 。
阿姨|这是什么病?头晕目眩8年,出门靠人搀扶,只用几分钟就治好了文章插图
朱阿姨先前有头疼头晕 , 如今又查出了耳石症 , 付医师对整个病史分析后 , 考虑是反复的前庭性偏头痛(VM)导致了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 , 而PPPD导致患者不敢运动、卧床增加 , 与VM一起诱发了右侧后半规管管石症 。
随后 , 付医师尝试进行了耳石复位治疗 。
令家属惊讶的是 , 几分钟后 , 朱阿姨竟然可以基本正常的独立行走了 , 头晕也基本消失 。 她和女儿都激动起来:“幸亏来了杭州 , 这次没有白跑 。 ”
这还没有结束 , 临别 , 付医师把患者女儿拉进了眩晕病友群 , 以方便后续的前庭功能训练和随访 。
定位置、清残余 , 这个治疗要心细
在朱阿姨之前 , 还有不少人得益于这几分钟的复位治疗 。
虽然只有几分钟 , 要有好的治疗效果 , 也不是那么容易 。
两个月前 , 杭州王阿姨也是反复头晕、呕吐、行走不稳三个月来到了付医师的眩晕门诊 。
王阿姨告诉付医师 , 她去了很多医院的神经内科和耳鼻喉科 , 考虑耳石症可能 , 但就是不知道耳石在哪个地方 , 复位治疗后一直没有好转 , 家人都怀疑她患上的是焦虑症 。
付医师通过临床分析 , 认可既往的耳石症诊断 , 但是采用了不一样的检查——反复震荡后加大幅度的诱发方式 , 用手机记录下了眼球震颤的视频 。
原来王阿姨的耳石症是左侧水平半规管脊帽结石和右侧后半规管管石症 。
阿姨|这是什么病?头晕目眩8年,出门靠人搀扶,只用几分钟就治好了文章插图
明确诊断后 , 付医师分别对两个半规管进行了复位治疗 , 十几分钟后 , 王阿姨头晕、走路不稳消失了 , 这下 , 阿姨激动得都要哭了 。
除了要找准位置 , 在复位治疗后 , 还得留意患者是否有残余症状 。
少数耳石残余患者 , 尤其是老年女性 , 继发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严重影响生活自理能力 , 甚至只能卧床 。
一个多月前 , 刘女士也出现类似的症状 , 反复眩晕、恶心半个月后来到了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就诊 。
神经内科付长永博士问诊时发现 , 刘女士每次翻身就会诱发症状出现 , 神经-耳科查体后考虑右侧水平半规管嵴帽结石(耳石症的一种) , 做了一次复位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