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的贝加尔湖,是西伯利亚的蓝眼睛,也是国人蓝色的梦

在我的怀里,在你的眼里,那里春风沉醉,那里绿草如茵。月光把爱恋洒满了湖面,两个人的篝火照亮整个夜晚。多少年以后,如云般游走,那变换的脚步,让我们难牵手。这一生一世,有多少你我,被吞没在月光如水的夜里。多想某一天,往日又重现,我们流连忘返在贝加尔湖畔。……节选自歌曲《贝加尔湖畔》一首《贝加尔湖畔》不知唱碎了多少人的心,这首歌是著名婉约派歌手李健去伊尔库茨克的贝加尔湖畔后写的。他的嗓音平淡随性,声线纯粹空灵,听起来有一股淡淡的忧伤。歌曲本身带有浓郁的俄罗斯风格,加上李健温暖的声音,将聆听者带入到贝加尔湖畔的绝世美景之中。贝加尔湖早已经属于俄罗斯,但在中国的知名度恐怕比俄罗斯还要高得多。它不仅是一座资源宝库,对广大国人来说,更是一个文化符号和一段难以割舍的历史情结。
深蓝的贝加尔湖,是西伯利亚的蓝眼睛,也是国人蓝色的梦
文章插图
贝加尔湖位于中西伯利亚南部,在布里亚特共和国和伊尔库茨克州境内。湖长636千米,平均宽48千米,面积为3.15万平方千米,排世界第七位。贝加尔湖最引人瞩目的地方是它的容积,竟然达到惊人的23.6万亿立方米。这是什么概念呢?它和号称“美洲地中海”的五大湖的蓄水量差不多,超过了波罗的海的蓄水量,占据全球不冻淡水总量的20%,湖水可供50亿人饮用半个世纪。它蓄水量如此惊人的原因在于它的深度,平均水深730米,最深处达1637米,是世界第一深湖,如果把泰山放进贝加尔湖,峰顶离水面还有100多米。贝加尔湖作为亚欧大陆最大的淡水湖,是由地层断裂陷落而成,它形成于约2500万年前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碰撞后的强烈地震。中生代侏罗纪时曾有过一个浩瀚的外贝加尔海,后来由于地壳变动,留下了内陆湖泊——贝加尔湖。因此,贝加尔湖是一个典型的构造湖,时至今日,湖底和湖周围的地壳运动强烈而频繁,每次地震都使湖盆的宽度和深度有所增加。
深蓝的贝加尔湖,是西伯利亚的蓝眼睛,也是国人蓝色的梦
文章插图
除了水量巨大,贝加尔湖的水质也极佳,可以直接饮用。因为湖水太纯净了,以至于和在专业实验室中经过多级净化的蒸馏水几乎相同。尤其到了春天水中生物较少,湖水呈现蓝色,透明度最深可以达到40米,位列世界第二,因此,贝加尔湖被人们誉为“西伯利亚的蓝眼睛”。综上所述,贝加尔湖是一个超级淡水湖,但在人们的印象中它就是一个海。确实,它具有许多海洋的典型特征——深不可测,巨大的库容、暗流、潮汐、强风暴、大浪、不断变大的裂谷、地磁异常等等,还有许多像海豹那样的海洋动物。正因为此,贝加尔湖第一次走进中国史籍时被称为“北海”,被当成是极北之地,著名的苏武牧羊的故事就发生在那里。
深蓝的贝加尔湖,是西伯利亚的蓝眼睛,也是国人蓝色的梦
文章插图
秦汉交替之际,我国北方崛起了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在一代天骄冒顿单于的带领下,东灭东胡,西败月氏,向北收降丁零、坚昆等部,统一了蒙古高原,北方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当时,贝加尔湖周围居住着丁零人,又叫高车或铁勒,是现代维吾尔族的祖先,他们居住在匈奴的北面,为匈奴看守北方边境,匈奴单于派遣亲信担任丁零王。公元前100年,苏武奉命以中郎将身份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单于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但苏武不为所动;后将他迁到北海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被流放到北海后,渴了,就吃一把雪,饿了,就挖野鼠收集的野果充饥,冷了,就与羊取暖。就这样,苏武历尽艰辛,在北海边一呆就是十九年,始终持节不屈。直到现在,苏武这种忠贞爱国、威武不屈的精神已经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深蓝的贝加尔湖,是西伯利亚的蓝眼睛,也是国人蓝色的梦
文章插图
不可一世的匈奴在汉朝的打击下连连失利,“漠南无王庭”。 其中,公元前119年的漠北之战最具有决定意义。霍去病率领的东路军大败匈奴左贤王,封狼居胥,禅姑衍山,登临瀚海。有人说,当时的瀚海就是贝加尔湖。到了东汉时期,匈奴衰落了,周围部族“趁你病要你命”,开始筹划着袭击它。丁零在北、乌桓在东、乌孙在西、汉帝国在南联合向匈奴展开进攻,沉重地打击了匈奴,迫使北匈奴西迁。北匈奴西迁后,蒙古高原留下的权力真空很快被鲜卑填补,这时的贝加尔湖也被其控制,名字也叫“北海”。
深蓝的贝加尔湖,是西伯利亚的蓝眼睛,也是国人蓝色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