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读博,54岁转型,97岁拿诺奖,终身学习到底有多可怕有阅读障碍的耶鲁学霸——“并不好”的少年时代上得战场,去得学堂——而立之年硕博连读54岁转型,97岁拿诺奖——“大器晚成”的锂电

原标题:而立读博 , 54岁转型 , 97岁拿诺奖 , 终身学习到底有多可怕
牛津大学圣埃德蒙曾说过这样一句话:“Studyasifyouweretoliveforever,liveasifyouweretodietomorrow” , 国内有学者将其翻译为“终身学习 , 向死而生” 。
约翰·古迪纳夫(JohnGoodenough) , 人称“足够好先生” , 1922年7月25日出生 , 是钴酸锂、锰酸锂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发明人 。 翻开古迪纳夫躬身科研的一生 , 满是传奇 。

而立读博,54岁转型,97岁拿诺奖,终身学习到底有多可怕有阅读障碍的耶鲁学霸——“并不好”的少年时代上得战场,去得学堂——而立之年硕博连读54岁转型,97岁拿诺奖——“大器晚成”的锂电
文章图片
约翰·古迪纳夫的传奇人生
大学毕业 , 参加二战
30岁 , 攻读博士入行科研
54岁 , 开始研究怎么做锂电池
58岁 , 发明钴酸锂成为当红化学家
64岁 , 不想退休选择跳槽
75岁 , 发明磷酸铁锂电池再度改变世界
90岁 , 开始研究固态电池
97岁 , 成为有史以来年龄最大的诺奖得主
在获得诺贝尔奖接受采访时 , 老爷子也自我调侃 , “关键是还要活得足够久......”
这几年 , 互联网上一直弥漫着焦虑的气息 , 如果你会有“现在做XX是不是太晚?”的困惑 , 一定要看看古迪纳夫(Goodenough)这传奇硬核的一生 。
终身学习是贯穿一生的好习惯 , 只要开始 , 就不会太迟 。 足够好 , 总还会更好 。
有阅读障碍的耶鲁学霸——“并不好”的少年时代虽然有一个“足够好”(Goodenough)的名字 , 但古迪纳夫的少年时代却谈不上美好 。 虽然出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 , 但古迪纳夫的童年伴随着家庭关系的不和睦和阅读障碍 。
1922年 , 古迪纳夫在德国耶拿出生 , 幼年随父移民美国 。 他的父亲叫欧文·拉姆斯戴尔·古迪纳夫(ErwinRamsdellGoodenough) , 上过汉密尔顿学院、德鲁神学院、哈佛大学、牛津大学 , 最后在耶鲁大学任宗教史教授 。
家境殷实 , 父母都是知识分子 , 这样的童年本该是快乐的 , 可古迪纳夫却越来越内向 。 在古迪纳夫的记忆中 , 父母关系简直是一场灾难 , 这场灾难演变成对孩子的冷漠 。 他曾在自传中提过对自己产生过积极影响的人或事 , 包括兄弟姐妹、一只叫马克的狗、佣人、邻居 , 唯独没提起父母 。 受此影响 , 童年的古迪纳夫患上了阅读障碍 。
庆幸的是 , 古迪纳夫最终还是克服了种种困难考入了耶鲁大学 , 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学霸 。 可即使在耶鲁大学的学习中 , 古迪纳夫的学术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
在强调通识教育的耶鲁大学 , 古迪纳夫一开始主修古典文学 , 没多久又转攻哲学 。 最后为了从哲学系毕业凑到学分 , 他才去上了两节化学课 。 这就是锂电池之父和化学最初的相遇 。
后来 , 古迪纳夫碰到一个数学教授觉得他数学不错 , 便鼓励他转到数学专业 。 就这样 , 古迪纳夫获得了数学学士学位 。
上得战场 , 去得学堂——而立之年硕博连读
而立读博,54岁转型,97岁拿诺奖,终身学习到底有多可怕有阅读障碍的耶鲁学霸——“并不好”的少年时代上得战场,去得学堂——而立之年硕博连读54岁转型,97岁拿诺奖——“大器晚成”的锂电
文章图片
随后 , 二战爆发 , 古迪纳夫进入了军队 , 被派往太平洋的一个海岛上收集气象数据 。 战后 , 古迪纳夫所在的部队驻扎在葡萄牙 , 这个时候的他已经是一名陆军上尉 。
服役期间 , 一本Whitehead的著作《ScienceandtheModernWorld》(《科学与现代世界》)成为了他的枕边物 。 其实早在大学期间 , 古迪纳夫就被科学哲学所吸引 , 然而受当时的条件限制 , 他并没有攻读物理课题 。 不过这本科学读物却一直激励他不放弃学习物理的梦想 。
有梦想的人 , 老天都会眷顾 。 1948年 , 幸运之神敲门 , 一份电报过来 , 让他48小时之内回到华盛顿报道 。 原来美国政府出资 , 要选派21名军人进行深造 , 一位耶鲁的教授推荐了他 。
借着这个幸运的机会及在军营中培养出对物理的浓厚兴趣 , 古迪纳夫果断选择了芝加哥大学物理系进行硕士和博士的学习 。 上课的时候 , 一个教授问他:“我真不知道你来干嘛 , 但凡在物理上做出点什么名堂的人 , 在你这把年纪早就已经做出来了” 。
的确 , 在天才辈出的科技圈 , 历来都是要讲天赋的 。
伽利略17岁发现钟摆原理;牛顿20岁创立微积分 , 24岁提出万有引力定律;提出相对论那年爱因斯坦才26岁;创立并完善量子理论的时候 , 海森堡和费米24岁、泡利25岁、狄拉克25岁 。 古迪纳夫 , 攻读博士 , 30岁 。
博士毕业后 , 古迪纳夫来到刚搭建一年的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 , 和空军签订了项目合同 , 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锂离子在固体中的迁移 , 为他研究锂电池埋下了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