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俑|秦俑发现近半世纪 中国考古百年亮点

【秦俑|秦俑发现近半世纪 中国考古百年亮点】
来中国不可不去西安 , 来西安不可不去看秦兵马俑 。 秦始皇帝陵兵马俑重见天日近半个世纪 , 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 , 更是古城西安的亮丽名片 , 也是中国百年考古的一大亮点 。
国宝的偶然发现
秦兵马俑是1974年3月29日当地农民在打井时偶然发现的 。
这年5月 , 采访人员蔺安稳从北京回陕西临潼探亲 。 在临潼县文化馆工作的夫人与之闲谈时提起 , 秦始皇帝陵附近出土了陶俑 。 作为对西安历史文化有深入了解的采访人员 , 蔺安稳对此深感好奇 。
第二天 , 蔺安稳来到正在修复陶俑的当地考古工作者赵康民的工作室 。 赵康民正在修复一座陶俑 , 地上堆放着许多陶片 。 另一座已大体修复好的陶俑立在那里 , 高高的个头 , 同真人一般大小 , 雄赳赳 , 气昂昂 , 熟读史书的蔺安稳一眼就判定是秦代士兵的形象 , 是难得的国宝 。
蔺安稳在家一个多月后 , 休假期满 , 回到北京 , 撰写了《秦始皇陵出土一批秦代武士陶俑》报道 。 报道说 , 这批陶俑身穿军服 , 手执武器 , 是按照秦代士兵的真实形象塑造的 。 秦始皇帝陵周围以前曾出土过陶俑 , 但都是一些体积不大的跪俑 , 像这种同真人一样的立俑 , 还是第一次发现 。 特别珍贵的地方 , 在于这是一批武士 。 这批武士陶俑的发现 , 对于评价秦始皇、研究秦代的政治、经济、军事 , 都有极大的价值 。
在报道中 , 蔺安稳还指出 , 秦始皇帝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可是没有得到妥善保护 。 生产队随意在陵园掘土挖坑 , 开荒种地 。 出土文物中的金属制品 , 有的竟被当作废铜烂铁销毁掉 , 一些石制、陶制物品则被丢来抛去 。
这是关于兵马俑的第一篇报道 , 介绍了秦俑的出土情况及其意义 , 明确指出这是秦始皇帝陵的一部分 , 并指出秦始皇帝陵园出土的遗址、遗物没有予以妥善保护等一些问题 。 中央高层领导极为重视 ,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先念立即做出批示 , 提请国家文物局与陕西省委商量 , 迅速采取措施 , 妥善保护好这一重点文物 。
一石激起千层浪 , 引发了一阵波澜 , 迎来的是中国考古历史的新篇章 。
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1975年8月初 , 秦俑考古队队长袁仲一执笔撰写了一份关于秦俑发掘的报告 , 送呈国家文物局 。 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正在北戴河 , 看到报告十分高兴 , 思考着如何保护好这批珍贵文物 。
一天 , 王冶秋在海滩上与当时主持国家科技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元帅不期而遇 。 两人坐下聊天 , 漫谈中说到了秦俑坑的发掘情况 。
王冶秋说 , 根据探测结果 , 这是一座很大的陶俑坑 , 东西长200多米 , 南北宽60多米 , 有几千件陶俑、陶马 , 是一个雄伟壮观的地下军阵啊!
聂帅听后 , 感慨地说:不得了啊!这么大的一个地下军阵 , 要是能建个博物馆就好了 。
王冶秋赶紧接过话茬:我也有这个想法 , 但考虑国家经济比较困难 , 没敢提出 。
聂帅沉思片刻 , 说道:国家是有困难 , 但需要办的事情还是要办 。 你给国务院打个报告 , 让大家讨论一下嘛!
王冶秋第二天就回到北京 , 先后找到谷牧、余秋里两位副总理 , 谈了他与聂荣臻元帅的想法 , 提出在秦俑坑遗址上修建博物馆的建议 。 两位副总理都表示同意 。
中央高度重视 , 集中力量办大事 。 1979年9月底 , 气势宏大的兵马俑坑一号大厅竣工 , 叶剑英元帅为博物馆题写了馆名 。 博物馆外观为拱形、里面无立柱 , 大厅东西长204.5米 , 南北宽72.5米 , 占地面积16000多平方米 。 10月1日 , 新中国成立30周年大庆之际 ,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
走进大厅 , 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宏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 站在高处鸟瞰 , 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 , 一行行 , 一列列 , 十分整齐 , 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 , 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 , 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 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
对外交流的名片
秦兵马俑的发现很快引起世界关注 , 美国总统、英国女王、日本首相、法国总理纷纷前来参观 。 第一位前来参观的外国领导人是时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 。
1976年初 , 李光耀来西安访问 , 得知秦俑出土的消息 , 听说是与真人一般大小 , 感到难以置信 , 因此要来看一看 。 1976年5月15日 , 李光耀来到了秦俑坑发掘工地 。 他下到俑坑里 , 兴致勃勃地仔细观看 , 还站在一个陶俑跟前 , 比了比个儿 。 李光耀身材魁伟高大 , 但秦俑比他更高一点 。 看到这陶俑、陶马 , 李光耀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是世界的奇迹!这是民族的骄傲!我是华人 , 也有我的一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