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西大街、东四南北大街,北京两条700岁老街更新亮相


鼓楼西大街、东四南北大街,北京两条700岁老街更新亮相
文章插图
700岁的东四南北大街在减量更新后,焕发新的光彩。 本报采访人员 和冠欣摄
今年年初,北京核心城区两条老街在实现整体提升后,相继开街亮相。一条位于西城,是北京最古老的斜街——鼓楼西大街;一条位于东城,是具有“银街”美誉的东四南北大街。
这两条大街也是去年下半年《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出台后,本市首批亮相的老城街区保护更新项目。
鼓楼西大街、东四南北大街,北京两条700岁老街更新亮相】北京已跨入减量发展的新阶段。核心区控规中的“老城不再长高,胡同不再拓宽”“最大限度留住历史印记”“建设人居环境一流的首善之区”等,为崭新发展阶段下如何更高标准、更高质量地开展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定下了基调。
此次全新亮相的鼓楼西大街、东四南北大街,也正是在减量背景下开展的老城保护更新实践。
这两条老街,都有700多年的历史,承载着这座城市厚重的记忆。在更新中,究竟减掉了什么,留下了什么,又增加了什么?让我们走进老街,共同探寻减量发展模式下北京老城街区有机更新的密码。

鼓楼西大街、东四南北大街,北京两条700岁老街更新亮相
文章插图
东四北大街路边的建筑物和店面都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还原了古都特色 本报采访人员 和冠欣摄

鼓楼西大街、东四南北大街,北京两条700岁老街更新亮相
文章插图
鼓楼西大街整治后亮相 本报采访人员 阎彤摄
“减量更新”还老街安宁
探访鼓楼西大街,是一个周六的下午。
街面上很安静,看不见一辆沿街停靠的机动车。新铺装的人行步道上,三三两两遛弯的大多是附近的居民。路侧每隔一两百米,就有一处精致的口袋公园,新栽植的玉兰、海棠、连翘,生意盎然;两人合抱粗的毛白杨下,是有着素雅花砖装饰的木质座椅,孩子们在树下嬉闹,一只狸花猫懒洋洋地趴在墙头上晒太阳……
老街,老树,老房子,整治后的鼓楼西大街静谧、闲适,宛如一幅老北京风情画。
“三年前这里还不是这样,哪儿哪儿都是车,乱着呐!”家住鼓楼西大街60号、75岁的何向东老爷子,在鼓楼西大街生活了大半辈子,也见证了这些年老街从乱到治的全过程。
乱,源于“三多”:违建多、店面多、违停车辆多。仍然保持着700多年前元代街巷肌理的鼓楼西大街,一直以来都没有拓宽过,各种“大城市病”在这里集中“发作”,原本静谧、闲适的老街,不得不在拥堵、嘈杂中窘迫度日。
2017年,北京市拉开了疏解整治促提升的大幕。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大时代背景下,鼓楼西大街也开始了自己的减量转型之路。当年6月,西城区启动鼓楼西大街整理与复兴三年行动计划,拆除违建、封堵开墙打洞、清理违停车辆等“减量”措施均被纳入其中。
减量更新,并不容易。街面上有几处严重破坏老街风貌的多层违建,但都干着来钱的买卖,说拆谁都不愿意。“谁最难拆,就先拆谁的。”无数次的上门,无数次的宣讲动员,无数次的“吹哨报到”,各方联手发力,多层违建终于被逐一拆除。3年间,整条大街共拆除308处违建,约1.39万平方米。214处违规广告牌匾和212处“开墙打洞”也得到治理。
违建拆了,违规门店封堵了,还有一块最硬的“骨头”没有解决,那就是乱停车问题。
“十多年前,鼓楼西大街就是机动车禁停街,可根本执行不下去,乱停车是愈演愈烈。”负责鼓楼西大街整理与复兴计划的西城区什刹海阜景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刘维岩坦言。禁停措施执行不下去,一个直接原因是大街沿线生活着大量胡同居民,家里买了车,胡同又没有地方停,只好停在街道的人行步道上。你停他也停,时间长了,很多过路车也把鼓楼西大街人行步道当作免费停车场,全长1.7公里的大街沿线违停车辆一度多达600多辆。人行步道被“霸占”,来往行人只能走在车行道上,那叫一个提心吊胆。
停车是刚需,行人安全和老街风貌保护也是刚需,这道“减法题”怎么做?指挥部一时进退两难。
“一开始计划的是划路侧停车位,规范停车秩序,同时解决部分居民的停车难。”刘维岩介绍。但说到底这是个折中的法子,一来不能满足所有居民的停车需求,二来还会占用本不宽裕的道路资源,让老街显得逼仄拥挤。
去年下半年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的出台,让西城区重新审视鼓楼西大街的保护更新计划。“控规提出要建设安宁街区、静稳街区,塑造和谐宜居、雅韵东方的人居环境,这无疑是对街区保护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西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对照核心区控规,西城区迅速对之前制定的保护更新计划进行了优化升级,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变动,就是取消路侧停车,要把鼓楼西大街打造成一个机动车禁停的静稳街区、适合游人漫步赏景的林荫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