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易方达武阳:终局形态、空间与稳定性


对话易方达武阳:终局形态、空间与稳定性
文章图片
曲艳丽|文
易方达新生代基金经理武阳 , 选股标准是:在远期形态下 , 行业空间足够大、个股商业模式/竞争格局稳定 。
这是典型的终局思维 。
概括武阳的投资风格 , 易方达权益投资管理部总经理付浩用了“远见”一词 。
在付浩看来 , 武阳是在寻找中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中最明显的趋势性机会 , 重仓且长期持有 。
然而与此同时 , 武阳对个股商业模式和竞争格局的清晰度又要求甚高 。
既要看得极远 , 又要视野之内视线足够清晰 , 这导致武阳持股集中 , 持仓大致在15只上下 , 且长期持有 , “因为好机会是非常稀缺的” 。
武阳的代表作易方达瑞享I , 自2017年12月30日管理以来 , 累计回报92.08% 。 易方达价值成长 , 自2018年3月23日管理以来 , 累计回报66.93% 。 (天天基金网 , 截至2021.2.9)
2020年、2019年 , 易方达瑞享I的年度涨幅分别是62.21%、50.15% , 均排入同类基金的前1/4 。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
空间与终局形态
行业空间、尤其是长期成长空间 , 是武阳最看重的 。
这种思维模式最适宜成长股 , 以一个终局形态倒推市值空间 , 再论证盈利的稳定性、盈利质量提升的可能性 。
自2018年三季度始 , 武阳管理的易方达瑞享重仓某建筑信息化SaaS细分龙头G 。
当时 , G是A股第一家做云转型的公司 。 武阳判断的底层逻辑是产业趋势:很多企业的数字资产都将往云上迁移 , 这个趋势不可逆 。
通过计算用户数、ARPU值、未来可附加模块空间、对应销售费用下降等 , 武阳匡算出终局利润表 , 并通过行业竞争格局判断 , G大概率没有竞争对手 。
彼时A股没有参照标杆 , 但早在2015年前后 , 易方达团队就赴美国调研过相应的SaaS和云计算公司 , 持续地动态跟踪和研究就是武阳的底气 。
在2018年 , 武阳就推算出G的终局 , 这个预判提前了五年 , 旧业务的终局形态完整地体现在财务报表上要到2023年 。 但随着逻辑的持续兑现 ,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也逐渐认同这一终局 , 自2018年末迄今 , G的股价翻了三倍有余 。
云计算也确实符合武阳的选股标准:1.企业端对数字化转型的诉求持续提升 , 趋势势不可挡;2.底层云计算技术革命 , 模块可以被解耦 , 标准化且可快速迭代 , 用户不断增加的新模块需求叠加使用粘性 , 使得ARPU值长期提升;3.商业模式变化 , 订阅付费形式的现金流极好、销售费用大幅下降 。 其中 , 技术革命最为核心 。
总而言之 , B端互联网才刚刚开始 。
“行业空间很重要 , 若空间足够大 , 很多时候对容错率的要求是下降的 。 ”武阳这样解释 。
商业模式的稳定性
在武阳能力圈的高端制造和TMT板块 , 单论行业空间 , 半导体、新能源汽车一定是个中翘楚 , 武阳也有深入的研究和部分公开投资案例 , 同样对商业模式的稳定性保持着严苛的标准 。
既要空间又要稳定性 , 武阳承认 , 标准的确是“很苛刻” , 他更在意在终局形态下竞争优势仍然存在的确定性 。 投资就是一场与各种不确定性的对抗 。
所以 , 个股集中度高是一种结果 , “符合那么多条件的好机会非常少” 。
“武阳偏好自下而上寻找一些当期ROE可以不高 , 但终局商业模式清晰 , 不易被颠覆的行业中的高成长个股 。 ”在海通证券的一份报告中写道 。
的确 , 武阳不拘泥于估值 , 以市值空间为先;同样地 , ROE指标 , 他看重的是根据理性与逻辑推导出的“终局ROE” , 即高ROE在未来稳态期的壁垒 , 有无竞争者及技术变革的冲击 。
总而言之 , 武阳是一个对个股质量苛刻、注重长期价值的成长股基金经理 。
投资框架:中观视野、自下而上
研究员时期 , 武阳覆盖行业包括机械、电子、制造业、军工 , 也曾任TMT研究小组组长 。 中游的上市公司众多 , 武阳的个股研究数量一度占公司备选库的1/4以上 。
特殊的经历 , 令武阳在有意无意之间形成了中观的框架 , 在行业层面有所取舍 。
在TMT板块 , 云计算无疑是武阳选到的最好的子领域之一;包括互联网公司 , 也有清晰的商业模式 。 高端制造领域 , 武阳喜欢更新兴的方向 , 比如新材料、医疗器械、汽车智能化和电子化等 。 消费也是如此 , 新消费会更有空间一些 。
此外 , 他持续跟踪和观察很多“备选库”行业 , 只不过隐藏在水面之下 , 直到行业最底层驱动因素发生变化 , 才会出手 。 中观行业比较全靠视野宽阔、底层扎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