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17岁上北大,28岁当博导,荣获全球仅3人大奖,她不出国照样成功( 二 )


2016年获得中国的博士后科学基金的特别资助;2017年入选了“未来女科学家计划” , 值得一提的是 , 全国只有4个人能够入选 , 而黄芊芊就是其中之一 。 同年 , 她入职北大 , 成为北大微电子学专业的一名博士生导师 , 年仅28岁;

北京大学|17岁上北大,28岁当博导,荣获全球仅3人大奖,她不出国照样成功
文章图片
2018年 , 她又获得一笔资助 , 这次是来自中国优秀青年科学家基金会;2019年 , 中国电子学会青年女作家俱乐部成立 , 她被选举为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
不得不承认 , 这样的成绩不知道要吊打多少出国留学的学生 , 黄芊芊的人生俨然像是“开了挂”一样 。 而这一切都来源于她对科研的严谨与热情 , 以及为中国科研发展作出贡献的强烈使命感 。
更激动人心的是 , 就在去年10月份 , 黄芊芊又拿到了一个她人生当中最重量级的奖项之一——“IEEE青年成就奖” 。
什么是IEEE青年成就奖?从1955年开始 , 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协会(IEEE)每年都会召开一次国际电子元件会议 , 为这个领域中最优秀的人颁发这个奖项 。

北京大学|17岁上北大,28岁当博导,荣获全球仅3人大奖,她不出国照样成功
文章图片
这个奖项就相当于微电子学领域中的奥林匹克奖 , 代表着在这一领域的最高成就 , 全球每年能拿奖的人屈指可数 。
2019年 , 拿到这份荣誉的全球只有3个人 , 而黄芊芊就是其中一个 , 也是亚洲地区唯一一个获得该奖项的人 , 黄芊芊的名字从此享誉全球 。
不得不说 , 不出国的黄芊芊的学术成就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 才30岁出头的她就在国际上有着如此之高的学术地位和荣誉 , 真是让人敬佩不已 , 更是成为了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
那么 , 黄芊芊她到底有何了不起的成就呢?
从2013年开始 , 她就致力于研发超低功耗器件技术 。 大家可能有所不知 , 这一超低功耗超陡摆幅器件技术是近年来国际前沿研究的热点领域 , 被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ITRS列为最具潜力的低功耗器件技术之一 , 谁最先掌握了这项技术 , 谁就能在未来的物联网和智能时代中有抢占主导地位 。

北京大学|17岁上北大,28岁当博导,荣获全球仅3人大奖,她不出国照样成功
文章图片
最终 , 黄芊芊经过不懈的努力 , 研制出了新机理的超低功耗器件 , 打破了国际上这一类器件的亚阈摆幅纪录 。 而且 , 这个器件的综合性能力在国际报道中器件同类无一能敌 , 相关研究成果更是受到了英特尔、IBM等国际半导体公司的高度关注 。
四、了不起的科学家
正因为该电子器件研发成功 , 黄芊芊得到和中国最先进的集成电路芯片制作企业合作的机会 , 在两者的共同努力之下 , 全球第一个基于12英寸CMOS生产线的互补隧穿器件集成技术横空出世 。
可能这些专业名词听起来大家和笔者一样 , 一时无法理解 , 但从简单的现实角度来说 , 黄芊芊的研究成果有利于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 , 帮助中国芯片产业脱离多年来被美国打压和技术垄断的困境 。
截止目前为止 , 黄芊芊已经在IEDM、VLSI等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 , 其中在微电子器件领域最具标志性国际顶级会议IEDM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5篇 , 为中国大陆地区的最高纪录 。
黄芊芊的成就不仅于此 , 她还申请了70余项技术专利 , 其中含美国授权专利12项 , 中国授权专利40项 。 年纪轻轻就有如此建树 , 这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可以称得上罕见 , 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 , 她才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崇拜的偶像 。

北京大学|17岁上北大,28岁当博导,荣获全球仅3人大奖,她不出国照样成功
文章图片
漫漫科研路 , 孜孜探寻心 。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 回溯黄芊芊这30多年的人生历程 , 她始终不忘初心 , 秉承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与锲而不舍的精神 。 兴趣、执着与使命是支撑黄芊芊在科研道路上深耕不怠的无限动力 。
如今 , 她依旧引领着自己的学生在科研中发散思维、努力奋斗 , 创造出更多有意义的成果 。 她希望朝着超低功耗器件及应用的研究方向脚踏实地继续前行 , 将研究推向极致 , 作出能够改变人类生活、改变世界的成果 。
看完黄芊芊为中国科研作出的贡献 , 相信大家的内心和我一样都无比激动 。 不得不说 , 我国真的是人才辈出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而中国科研的未来 , 还需要更多像她这样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科学家 。

北京大学|17岁上北大,28岁当博导,荣获全球仅3人大奖,她不出国照样成功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