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张长贵 清凉山半日游


中年|张长贵 清凉山半日游
文章插图
【原创首发】作者| 张长贵(原创作品侵权必究)
今天早上,刚刚下过一场秋雨,院里的榴树和月桂湿漉漉的,真是凉爽极了!海昌说去清凉山逛逛,我便爽快的答应了,接着,又打电话约了几个同学,一起向清凉山出发。
清凉山,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磊口乡清凉山村和林州市河顺镇北苇地村之间,是林州市和安阳县的界山,两家以清凉山山顶分水岭为界,东为安阳县,西为林州。安阳县磊口乡北部清凉山村因为位于清凉山脚下,故名为清凉山村。
清凉山海拔609米,山的东南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修定寺唐塔,山上建有清凉寺、灵官庙、山门、九仙庙、老君庙、关帝庙、碧霞宫、佛殿等。曲径回旋,依山而建,以琉璃瓦盖顶。最高处建有“如来佛宝塔”,院内碑刻共有11块,始创年代无考。据碑文考证,山顶上的建筑大部分为明朝重修,今毁坏严重。
清凉山的由来有美丽的传说。一种说法是,文王伐纣后,云霄、碧霄、琼霄三姐妹被封为神,云游占山,三姐妹架云从空中经过,看到清凉山挺拔秀丽,山清水秀,冬日和暖,夏日清凉,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扶云降至山顶,可看到这块风水宝地已被南顶老爷占下,并插宝剑为记。三位仙姑心生一计,将绣鞋埋在宝剑下,隐居云中,等南顶老爷返还,双方为占山发生争执。当南顶老爷发现自己的宝剑插在绣鞋内时,顿觉丢脸,一气之下,往南走了二百多里,占了不如清凉山的南塔山。因该山仙境清凉,青山绿水,树木参天,故名清凉山。另一种说法:清凉山原来也是一座普通的山,只是比周围山头略高一点。古时候,洪水、野兽横行,每次袭来人们都付出沉重的代价。有一年一位叫清凉的和尚云游到此,正好碰上洪水袭来,清凉和尚指挥众人跑上最高的山头躲避。洪水中一条吃人的恶龙涌起数丈高的浪头向那山头扑去,神通广大的清凉和尚念动咒语,将山头猛升起来。洪水上涨,山头上升,洪水降落,山头变低。就这样斗了七七四十九天,最后清凉和尚和恶龙两败俱伤。清凉和尚没来得及把山头降为原样就身亡了,所以山头至今仍高高地矗立着。人们为纪念清凉和尚,便把此山叫做清凉山,并在山顶修建了清凉寺,每年都要上山顶祭拜。有的人患了伤风感冒之类的病,爬山祭拜后出了一身汗,病就不药而愈了,于是就有上山能治病的说法,而且越传越神。后来人们把农历三月十五定为香烟会,既能上山祭拜,又能赏花观景,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中年|张长贵 清凉山半日游
文章插图
从那时起清凉山村的名字一直沿用到现在。
我们是从河顺镇北苇地村北的一个上山的水泥路开车上去的,走了一会儿,前边上山的路被两个水泥墩子拦住了,只好下车步行上山。人走在山腰,谷深树密,越往上走,黑云愈浓,湿气也越来越重了,不时有零星小雨滴落下来,滴到我的脸上、嘴上,再来一个亲吻,凉丝丝的,甜滋滋的。往下看,山脚下的村庄处于朦胧之中,而山顶上的清凉寺也处于虚无缥缈中。山林像阿拉伯巧手的女人,集体合作织出来五颜六色的羊毛毯子,绿一块红一块,深深浅浅,交错起来更如姹紫嫣红,颜色丰富极了。不比前一些日子的翠绿,不同的绿,这时候加入红的染料,黄的油葵,铺天盖地洒向绿毯子,渲染出壮丽雄浑。大山里的秋天做最后的走秀,裸露出成熟绚烂,期待风韵不减当年。再过些日子,冷风一吹,就要开始凋零和伤心,而此时最后的开心,被大自然夸张,寻不见一丝悲壮。
树木有情,人岂无意。游客到了这里,总能够体会到大自然激发的动力,从不消极,永远积极。所以用脚和体力同大自然做一次较量,毕竟人也不服输,有征服大自然的豪情。上山,一步步将路踩在脚下,一点点将困难克服,挑战流汗和毅力,才是体会人与自然相处的精妙。而不同登山者保持的默契,就是要把登上山顶当做做了大官,把俯览群山当做管理职员,人从自然中体会社会,又从社会中回抱自然,这也许是法则,也许是怪圈。
当你进入清凉山,迎面而来的便是那绵绵的山风,一阵一阵地,似断犹连。风轻时似溪水潺潺,似乎在叙说那古老的故事;风劲时林涛如歌,象是在呼唤人们快快融入山风之中。
当你来到清凉山顶,在你观高峰峡谷,赏伽蓝舍利,寻山情野趣时,不知不觉间,山风一下子缠住了你,绵绵不断地透过你的衣衫,浸润你的肌肤,清醒你的头脑,挤进你的胸腔,洗涤你的心肺,眼中的花草、荆棘、苍松、古木,特别是今天的阴雨天气,山上的雾愈来愈浓,真是身处仙境,云雾缭绕啊!此时,一切仿佛都在风中流动。你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敞开胸怀,尽情接受这山风的洗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