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哲楠&崔屹最新锂电成果:残余SEI对锂金属循环至关重要!

原标题:鲍哲楠&崔屹最新锂电成果:残余SEI对锂金属循环至关重要!

鲍哲楠&崔屹最新锂电成果:残余SEI对锂金属循环至关重要!
文章图片

鲍哲楠&崔屹最新锂电成果:残余SEI对锂金属循环至关重要!
文章图片
成果简介
为了提高锂金属负极的循环性能 , 人们开发了先进的电解质 , 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 。 近日 , 美国斯坦福大学鲍哲楠教授、崔屹教授团队采用无负极软包电池研究了1MLiPF6/EC-DEC和1MLiFSI-FDMB(氟代1 , 4-二甲氧基丁烷)两种电解液中锂金属在压力下的循环性能 。 研究发现 , 两种不同电解液中的电池显示出循环寿命对压力的不同依赖性 , 暗示了不同的锂沉积模式 。 这是因为在传统的1MLiPF6/EC-DEC电解液中 , 残余固态电解质界面(rSEI)由聚合物骨架组成 , 阻止了锂金属的渗透 , 因此只能沉积在下面 。 增加压力可以通过机械压实锂金属层 , 促进更均匀的锂沉积形态和更高的库仑效率(CE) 。 而在1MLiFSI/FDMB电解液中 , rSEI主要由阴离子衍生的物种和累积的LiF纳米粒子组成 。 锂可以通过rSEI层在外表面生长成平面形态 , 从而促进稳定致密的锂沉积 。 这种阴离子衍生的rSEI化学可能是延长锂金属电池循环寿命的关键 , 应在未来的电解液设计中大力解决 。 相关工作以题为“EfficientLithiumMetalCyclingoveraWideRangeofPressuresfromanAnion-DerivedSolid-ElectrolyteInterphaseFramework”发表在ACSEnergyLetters上 。
图文导读
循环结果如图1所示 。 与使用1MLiPF6/EC-DEC电解液的电池相比 , 使用1MLiFSI/FDMB电解液的电池具有更高的容量保持率和CE 。 对于1MLiPF6/EC-DEC体系 , 容量保持率和CE都随着循环压力的增加而不断增长 。 相比之下 , 对于1MLiFSI/FDMB体系 , 容量保持率和CE对压力的响应非常弱 。 性能对初始压力的不同依赖性表明 , 在不同的电解液体系中 , 锂金属沉积模式本质上是不同的 。

鲍哲楠&崔屹最新锂电成果:残余SEI对锂金属循环至关重要!
文章图片
图1两种电解液中不同初始压力下的锂循环性能
在放电容量衰减到初始容量的50%后 , 在充满电的状态下拆卸被测软包电池 。 在负极(铜箔)表面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差异(图2) 。 对于使用1MLiPF6/EC-DEC电解液的电池 , 负极在所有初始压力下都显示深色 , 表明表面没有金属锂 。 对于使用1MLiFSI/FDMB电解液的电池 , 负极在所有压力下均为银色 , 表明其表面存在具有均匀形态的金属锂 。 在锂金属循环过程中 , SEI壳层通常不能再利用;因此 , 在连续循环后 , 废弃的SEI壳层将积聚并在Cu表面形成一层rSEI骨架 。 SEM图像显示 , 在1MLiPF6/EC-DEC电解液中观察到锂金属在不同压力下沉积在rSEI下方 , 形成柱状形态 。 相反 , 锂金属在1MLiFSI/FDMB电解液中在rSEI顶部生长成平面形态 。 由于SEI的电子导电性差 , 锂金属必须在铜箔上成核 , 但随后可能穿透rSEI层到达外表面 。 在1MLiPF6/EC-DEC电解液中 , 上表面的rSEI层似乎更多孔(30psi) 。 这表明 , 在这种电解液中 , 随着压力的增加 , 循环性能的持续提高主要归因于施加的机械力的增强 。 在增加的压力下 , 锂金属与rSEI一起被压缩成更密集的结构 , 从而使剥离过程中的死锂最小化 , 并改善CE 。 然而 , 在1MLiFSI/FDMB电解液中 , 沉积在外表面上的锂金属显示出具有小表面积的一致的平面形态 , 这说明即使在30psi的低初始压力下也具有优异的性能 。 在1MLiFSI/FDMB电解液中 , 锂金属即使在低压下也能均匀沉积 , 并且具有独特的沉积形貌 , 这表明rSEI的化学性质可能对其性能起着关键作用 。

鲍哲楠&崔屹最新锂电成果:残余SEI对锂金属循环至关重要!
文章图片
图2不同电解液中沉积的锂金属的形态
SEM-EDS(图3)用于表征图2E和I所示样品横截面上的元素分布 。 1MLiPF6/EC-DEC电解液中的rSEI层富含C和O , 表明rSEI框架的聚合物性质 , 可能源自EC溶剂的分解产物 。 相反 , 在1MLiFSI/FDMB电解液中元素映射呈现出较弱的C信号 , 表明rSEI主要由无机物组成 。 此外 , O、F、S和N(FSI-阴离子中的主要元素)以非常相似的模式分布 , 表明rSEI化学类似于FSI-阴离子 , 并且可能由其还原产物组成 。 这种阴离子衍生特征表明 , rSEI是一种良好的锂离子导体 , 可用于使电极/rSEI界面上的锂离子通量均匀化 , 并有助于沉积平坦的非枝晶锂金属 。

鲍哲楠&崔屹最新锂电成果:残余SEI对锂金属循环至关重要!
文章图片
图3rSEI的SEM-EDS表征
为进一步研究1MLiFSi/FDMB电解液中的无机rSEI物种 , 利用cryo-STEMEELS进行了高空间和光谱分辨率的表征 。 rSEI中的C信号较弱 , 证实了其无机性质 。 O、F、S和N的元素分布同样相似 , 表明是阴离子衍生化学 。 样品中的一些位置发现F进一步富集 , 而O、S和N则较弱 。 该区域的FK边精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LiF参考文献中的F , 而其他区域的F精细结构非常不同 , 表明rSEI内的不同F键合环境 。 rSEI样品的选区电子衍射(SAED)进一步证实了晶体LiF的存在 。 这些发现表明rSEI中存在两个F部分:FSI类似物物种以及嵌入rSEI框架中的LiF纳米粒子 。 为进一步研究这一现象 , 比较了在1MLiFSI/FDMB电解液中循环的两个不同样品的XPS精细结构 。 样品1是沉积在原始铜箔上的锂金属 , 样品2是经过15次循环后留在铜电极上的rSEI 。 在两个样品的F1s精细结构中都可以观察到-SO2F(FSI-类似物)和LiF 。 样品1的F1s峰LiF信号远弱于-SO2F信号 , S2p峰以-SO2F为主 , 而样品2的F1s峰LiF信号明显增强 , S2p峰出现了新的硫物种 , 如-SOx和Li2S 。 这些结果表明 , -SO2F有分解(可能有锂金属的参与)成Li2S , -SOx和LiF纳米粒子的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