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前两根大柱子已经矗立了500年,究竟有何用?少有人知

去过天安门广场游玩的朋友们都知道,在天安门城楼前面有两个高高耸立的大石柱子。它们是由汉白玉石料制成。柱身上雕刻着许多复杂的花纹,顶端还雕刻着一只神兽。它们耸立在广场上,供人们观赏,与雄伟的天安门一起守护着我们的国家。而这两个华丽的大石柱子的真正名字叫作华表。
天安门前两根大柱子已经矗立了500年,究竟有何用?少有人知
文章插图
我知道有许多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它们到底是干什么用的?有着怎样的深刻寓意?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今天就让我为大家答疑解惑。经过我查阅多方资料发现这个华表可真不一般。下面就让我为大家慢慢讲述。
天安门前两根大柱子已经矗立了500年,究竟有何用?少有人知
文章插图
首先,我们可以从华表的外观上可以发现,它的上端是有一对南北方向的"耳朵",学名叫云板。在最初建造它的时候,这个装置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利用它,来指引南北方向。将它放在在一些路口,为过往的人们指引方向。其实这个东西从原始社会的尧舜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并且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叫"诽谤柱"。实际上早期的华表其实是用木头制作而成的,可以让人们在上面写谏言。所以当时的老百姓对管理者有什么建议或者不满都可以刻在华表上面,而当统治者看到百姓对管理的意见时也会做出相应的改变,以此种方式来促进管理的改善。
天安门前两根大柱子已经矗立了500年,究竟有何用?少有人知
文章插图
久而久之,华表在反映民意方面的功能就被放大了,而用来指路的功用被慢慢缩小了。从此华表又有了新的含义,它已经上升为警惕统治者应该要善于接纳他人建议,虚心执政的含义。也是因为这,华表被从各个路口挪到了皇帝的宫殿中。如同我们所看见的那样。它的外观是十分漂亮的,通体雪白,雕纹华丽,十分大气。所以也非常适合放在皇帝的宫殿中做装饰之用。
天安门前两根大柱子已经矗立了500年,究竟有何用?少有人知
文章插图
我们都知道华表的柱体上面刻着繁复的花纹图案。当我们仔细观察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上面雕刻有一个神兽,一个头向着宫内,一个头向着宫外。而这个神兽的名字叫做犼。犼是一种极有灵性的神兽,它生性喜好张望。每天蹲在华表上面,时时刻刻关注着皇帝的一举一动。犼的头朝向皇宫内是希望帝王不要一直待在宫廷之内,吃吃喝喝,贪玩享乐。而是希望帝王能够经常地出去走走,多看望一下他的子民,体察民间的疾苦。所以人们又称这只头向着宫内的犼为"望帝出";另一只犼头朝向外边,是希望皇帝不要迷恋外面的山水美景,快快回到宫中来处理朝廷政务。因此人们又称这只头向着外边的犼为"望帝归"。这些无不体现了我国历史悠久的图腾文化与雕刻艺术。这些花纹和图腾都代表着古代封建时期帝王家的尊严与权威。
天安门前两根大柱子已经矗立了500年,究竟有何用?少有人知
文章插图
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一对天安门城楼前的华表。始建于大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个华表重达两万公斤。我想,当时明成祖朱棣在建造故宫的时候,建造了这两个华表可不仅仅是为了好看,为了装饰这华美的宫殿吧。更应是希望它能够警示大明朝后世的君王要勤于朝政,善于听取大臣的建议,不要只顾着贪图享乐。可事实却不是他想象的那么美好。他可能不了解明朝后世之君出了多少个奇葩的皇帝,多少个不务正业的皇帝。即使这无比绝美的华表就矗立在宫殿前,后世的皇帝却视而不见,只顾着享乐。以至于明朝后来被满人所取而代之。如果让建造华表的明成祖朱棣知道了,又不知作何感想。
天安门前两根大柱子已经矗立了500年,究竟有何用?少有人知
文章插图
如今我们到北京旅游。天安门广场是我们必须游玩的景点之一。当你站在天安门广场上,你目光一定会被这一对高大,华美的华表所吸引。它已经与雄伟的天安门融为一体,共同成为天安门广场上的标志建筑。华表,已不仅仅是一个只起装饰作用得漂亮的石柱子了,它更是代表中华文化与中华历史的文化柱,是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彰显了我们先民们的无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