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你的性格外向还是内向?无需贴标签,这也许取决于环境

外向|你的性格外向还是内向?无需贴标签,这也许取决于环境文章插图
总有人为自己面对陌生人时的紧张而不安 , 甚至会有家长认为 , 这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 , 更有人简单将此定义为“社交恐惧” 。 但是 , 有这类担忧的人大可放心 , 因为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Jason Huang教授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青年教师吴冬媛的最新研究发现 , 人的性格并非一成不变 , 不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 , 都无需简单地给自己贴上内向或外向的标签 , 只不过是有些人更容易受环境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性格状态 。
吴冬媛表示 , 性格直观地体现在具体的行为上 , 一个人越认为他身处的环境友好 , 就越容易表现得健谈和热情;相反 , 则越容易变得沉默和内敛 。 该研究还有一项全新发现 , 不同人的性格受环境影响的程度不同 , 个体间的动态反应模式的差异可能只是反映了他们不同的人格特质 。
环境对不同人的影响存在差异 , 研究发现“他人引发的外向性格”
即使是外向开朗的人 , 经历一整天的高强度学习工作或连续社交之后 , 也会感到疲惫和不想说话 , 这时他表现得相对内向 。 同理 , 一些平时内向的人 , 也会在会议、社交活动中侃侃而谈 , 表现得很外向 。
【外向|你的性格外向还是内向?无需贴标签,这也许取决于环境】这一常见的现象 , 引起了学者对性格可变性的关注 。 科学家对人格研究已有很长历史 , 外向和内向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对性格最常见的形容 。
吴冬媛表示 , 从长期来看 , 人的性格是比较稳定的 , 不会在短期内发生很大的变化 。 然而 , 近年来不少研究关注到 , 性格除了稳定的特质 , 也存在可变的状态 。 例如 , 判断一个人很外向 , 通常指的是他待人热情、擅长与人交流、愿意表达自己 , 这属于性格的特质 。 同时 , 也有研究发现 , 人的外向程度受到环境的影响 , 即环境更友好 , 人的表现就会更外向 , 这属于不同情境下性格状态的变化 。
“通常情况下 , 人们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 , 当接触的人比较友好时 , 往往更愿意与之交谈;当面对不太友好的人 , 人们会预测到与之交往的体验不佳 , 因此会表现得不愿意交谈 。 ”对此 , 学者们的解释各有不同 , Jason Huang和吴冬媛的研究则从全新的视角提出 , 个体间受环境影响的程度有所不同 , 在一段时间内对于外界友好程度的感受及反应也存在差异 。 当个体感受到环境中的其他人是友好的 , 他们就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外向 。 即使是害羞或安静的内向者 , 也可以在某些社交场合中运用外向性作为应急手段 。 这一发现被描述为“他人引发的外向性格” , 个体可能有选择性地表现出外向 , 他的行为表现取决于“我是怎样的人”和“我处在怎样的环境”的叠加作用 。
外向不仅是一种性格特征 , 也是一种适应性的动态反应模式
“事实上 , 外向和内向并不固定 , 每一天甚至每一个小时 , 人的性格都可能呈现不同的状态 。 ”吴冬媛介绍 , 这项研究采用问卷调查 , 在为期三周的实验中 , 对83名大学生进行每天两次社交互动记录 , 研究团队发现 , “所谓外向 , 是一种性格特征 , 也是一种适应性的动态反应模式” 。
参与者分别在实验开始和结束的时候 , 需要完成一系列人格测试和满意度测试 。 在三周内 , 参与者需要每天两次回复电子邮件中的问题 , 并被要求“思考收到此电子邮件前一个小时内与他人的社交互动” 。
与你交往的其他人有多友好?他们的社交能力如何?他们的交谈意愿如何?参与者通过1-7分的选项 , 即从“1=完全不如此”“4=中立”到“7=完全如此” , 如实反映他们对于社交环境中其他人所表现出的友好程度的感受 。
再结合参与者与其他人的互动 , 即“在与对方互动时 , 你有多健谈、精力充沛、自信、大胆、安静”等 , 来测量参与者当下的外向状态 。
Jason Huang和吴冬媛发现 , 个体差异体现在 , 不同的人在社交中 , 可能采取不同的适应性策略 。 有一些人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 , 即无论他人的友好程度如何 , 其表现的波动不大;而另一些属于“他人引发的外向性格”的人 , 其表现更依赖于所处环境的友好程度 。 而这样的反应模式与传统的外向特质存在着较低的相关性 , 也就是说 , 一个人原本是外向还是内向的性格 , 与他是否属于“他人引发的外向性格”关系不大 。
做真实的自己很重要 , “伪装”的外向更消耗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