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锦绣绿城如画卷


中年|锦绣绿城如画卷
文章插图

树木园美景如画
郑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裴其娟 文 马 健 图
住在热闹城市中的人们总向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生活。
如今,漫步中原西路,放眼四周,满是生机,高、中、低错落有致的生态廊道筑成一道厚实的绿色屏风,将远处疾驰而过的汽车声响阻断得若有若无,耳边只传来婉转悠扬的鸟鸣声。高大的银杏树、红色的红叶石楠……宽50米的绿化带释放出充足的负氧离子,晒着太阳漫步其中,惬意安宁。
森林和公园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最经济的“吸碳器”,也是天然的空气“净化器”。
如今的郑州,城内城外,越来越多的绿色空间,让市民感觉清新舒服、心旷神怡。“十三五”以来,郑州市把造林绿化和生态园林建设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和公园城市建设,实现荒山披锦绣,国土绘丹青,为郑州高质量发展绘就了最美底色。
郑州,一座公园城市,一座生态绿都,依偎黄河边,正在幸福地成长。
建设两个绿圈 市民乐享绿色效益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逐渐从注重“温饱”转变为更注重“环保”,从“求生存”提升到“求生态”。拥抱森林、畅享绿色成为追求美好生活的百姓越来越迫切的渴望。
目前,郑州市有林地面积372.47万亩,林木覆盖率达35%,森林蓄积量达930万立方米。建成区绿化总面积2.09亿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1.2%,绿量的增加带来的生态效益不可低估。
“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建成市级以上森林公园25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建成森林特色小镇18个,创建森林乡村206个。建成区已形成以西流湖公园等4个千亩以上公园为核心的“城市绿心”,完成新建公园微公园1087个。全市林业廊道绿化率达97%,3588公里长生态廊道全部实现“公交进港湾、行走在中间、辅道在两边、休闲在林间”,完成铁路沿线、生态廊道、过境干线公路、高速互通立交及出入口绿化提升3945万平方米。一座座公园、一条条“绿道”对调节气候、阻挡风沙、降低尘埃以及PM2.5、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显著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
中年|锦绣绿城如画卷】为构建森林生态系统,强壮城市之“肺”,“十三五”以来,郑州市坚持规划领导、项目化推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推进中心城区外围生态隔离圈、中心城区绿色生活圈建设。
先后制定了《郑州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年)》《森林郑州生态建设规划(2020—2035年)》《郑州市森林生态系统建设专项规划》以及《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3—2030年)》《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生态建设规划(2016—2025年)》《郑州市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三年建设规划》等,逐项狠抓任务落实。
着力解决“地从哪里出”。坚持以科学规划为统领,向退耕地、困难地、废弃矿区、关停厂区、城市拆迁和流转土地要空间,在建成区,拆迁出来的10亩以下的地块不再用于开发建设,全部用于绿地和公共事业建设,保证园林绿化用地,做到应绿尽绿。
从中原西路生态廊道到S312生态廊道,从铁路沿线绿化到出入市口提升,从郊野公园到地铁口绿地,随着一项项工程的完工,郑州绿色愈加浓郁,荒山披上绿衣,道路系上绿带,城区装上绿心,城乡“绿”出新高度,处处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之美。
“十三五”期间,郑州市生态建设“荣誉簿”也在不断加厚:2020年,郑州市顺利通过国家森林城市复审,成功创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我国长江以北地区的省会及以上城市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公园城市,生态绿都。
如今在郑州,无论是坐在公交上,看熟悉的街道被“染绿”,还是走进公园,用相机定格美景……生态绿化带来的幸福感,充溢着每个市民的心间。
治理城乡结合部 加厚空气质量“防火墙”
郑东新区圃田乡位于城乡结合部,由于商都路路况差,大货车多,批发市场多,道路扬尘现象曾经较为突出。实施出入市口、商都路、安置区片区、京港澳高速廊道和商都路廊道生态绿化整治提升后,短时间内完成了防腐木市场、木工机械市场商户的搬迁和违建拆除,消除了大气污染源,使周围大气环境明显改善。
2018年以来,郑州市把城乡结合部综合改造作为郑州市“三项工程、一项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城乡结合部综合整治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制定《郑州市城乡结合部联防联控区域空气质量考核办法》《郑州市城乡结合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方案》《郑州市城乡结合部综合改造工程实施方案》等,在12个县(市、区)、开发区的36个乡(镇、办、园区、管委会)开展城乡结合部综合改造工程,铲除滋生大气污染的源头,努力将城乡结合部打造成无垃圾积存、无黑臭水体、无私搭乱建、无“散乱污”企业,基础设施全覆盖、城市功能全配套的美丽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