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双林寺:漫步在东方彩塑艺术宝库!

相传,佛祖圆寂时,坐在两棵桫椤树间为众弟子讲经说法毕,头顶朝北脸朝西,枕着右手涅槃而去。佛家称这一现象叫“双林入灭”。多年以后,在遥远的中国北方,当地人把一座叫中都寺的寺庙改名为双林寺。而在20世纪末期,双林寺与平遥古城一道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平遥双林寺:漫步在东方彩塑艺术宝库!
文章插图
距离古城西边五公里的双林寺,是一处规模宏大,佛教供奉规制完整的寺庙。穿过红色砖拱式山门,映入眼帘的是天王殿,天王殿廊檐下一字排开的四尊塑像是佛教中的四大金刚。这些塑像“缠衣裸体,执金刚杵”,目不转睛地审视着进入寺院的每一个人。而且随着游客在院子当中所处的位置不同,金刚的眼晴也会发生不同的转换。据说塑像的眼睛使用了黑琉璃作眼球,不但富有神韵,而且可以视野定位。
平遥双林寺:漫步在东方彩塑艺术宝库!
文章插图
进入天王殿内,正中的莲花须弥座上,坐着的是弥勒菩萨。塑像端庄严肃,一改传统的大肚小口形象。据说这是弥勒菩萨从印度传入中国时的形象,而现代人常见的大肚子、笑口常开,是后世根据布袋和尚的长相衍生出来的。站在弥勒两边的是梵天、帝释两位尊者。
平遥双林寺:漫步在东方彩塑艺术宝库!
文章插图
两旁贴殿墙分坐着八大菩萨。南殿墙前分列倒坐着四大天王,它们是佛教的四大护法天神。
平遥双林寺:漫步在东方彩塑艺术宝库!
文章插图
出了天王殿,就到了双林寺的前院,正面是释迦殿。释迦殿为五开间建筑,单檐悬山顶,内塑释迦牟尼佛坐像,两旁塑其弟子文殊、普贤二位菩萨的女性化身。墙壁上采用了分层次连环壁塑,记载了佛祖从出生到涅槃的全部经历。释迦殿东侧为罗汉殿和伽蓝殿。罗汉殿中观音菩萨居中而坐,十八尊罗汉一边九尊分列两侧。这些塑像胖瘦不一、表情各异,全部为宋代泥塑,也有说是明代的。我国宋代雕塑的风格,是注重写实,以老百姓为原型对佛像进行雕塑。罗汉殿内靠窗户的第三组塑像,眉头紧锁、双眼圆瞪、双唇紧闭,好像看到了一些不高兴的事想说,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话到嘴边,又难以启齿,紧张得腹部上下起伏,腮帮子都鼓起来了。后人根据这尊罗汉的外在形象,把他叫作哑罗汉。
平遥双林寺:漫步在东方彩塑艺术宝库!
文章插图
哑罗汉的塑像是十八尊塑像当中,人物个性塑造最突出的一尊。它的艺术手法,在双林寺整座寺院也是首屈一指的。相比于这尊作品,周围的塑像明显逊色了很多。这个雕塑是很典型的印度僧人,从长相,包括服装上来看,都带有明显的印度风格,而其余的塑像都是汉化后的造型。伽蓝殿内供奉的是关羽,关羽在佛教中被称为伽蓝菩萨,他是佛家的护法,佛寺中有他的一席之地。伽蓝殿的空间不是很大,但充分利用了墙壁的位置,采用悬空雕塑讲述了关公一生的丰功伟绩。伽蓝殿内的雕塑是明代彩塑。释迦殿的西侧为地藏殿和土地殿。土地殿中的土地爷,以明代老者的形象为原型进行雕塑,两边有金童玉女,墙上依然是悬空雕塑。这个殿表现的是把各地的小土地爷招集到一起开会的场景,什么地方丰收了,什么地方有灾情,都要做一个统一的汇报。土地爷同样是明代彩塑。地藏殿,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塑像,它的左边是道明和尚,右边是闵公和尚。道明和尚和闵公和尚原本是一对父子。道明和尚俗名闵子骞,母亲早逝,父亲闵公为他娶了后娘,后娘来时带着两个比子骞还小的孩子。子骞和这两个孩子以兄弟相称。后娘为人刻薄,总是数落子骞,对他一点也不好。有一年冬天,子骞和两个弟弟一起陪同父亲外出办事。那天天气很冷,子骞和两个弟弟轮流替父亲赶马车。两个弟弟赶时,只见他们面色红润,双手牢牢抓着缰绳,马车平稳地向前行驶。轮到子骞时,他冻得脸色发青,握缰绳的手瑟瑟发抖,缰绳不断地从手中滑落,马儿也跟着起哄,不好好走路。父亲看看他,再看看两个弟弟,发现他穿得比两个弟弟厚多了,却不好好赶车。一气之下,操起手中的鞭子狠狠地抽向了他。子骞的棉衣被抽破了,白色的“棉絮”掉了出来。父亲突然觉得哪儿不对劲,用手一摸,原来是芦花。他再捏捏另外两个孩子的衣服,却是实实在在的棉衣。闵公一下子明白了。他掉转马头,返回家里,质问妻子,并扬言要休了她。子骞见状,请求父亲放过后娘。他说,父亲若是休了后娘,他和两个弟弟都会受苦,而后娘在,只是他一个人受苦。父亲只好作罢,后娘对他很是感激,从此视若己出。后来子骞出家,紧接着父亲闵公也出家修行。由于子骞出家在前,闵公不得不称他儿子“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