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冰川地貌知识,我要收藏!
冰川地貌
文章插图
在高山和高纬地区,气候严寒,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常年积雪,当降雪的积累大于消融时,地表积雪逐年增厚,积雪逐渐变成粒雪,再由粒雪变成微蓝色的冰川冰。冰川冰受自身重力作用或冰层压力作用沿斜坡缓慢运动,就形成冰川。
地表经受过冰川强烈的塑造,形成一系列冰川地貌。
一
冰川和冰川作用
1
雪线
雪线:在高山和高纬地区,地表年降雪的积累量和年消融量相等的界线。(常年积雪区的下界)
文章插图
雪线示意图
绘图 | 李双福
山区的积雪面积和高度随季节变化,冬季积雪区扩大,积雪高度下降。夏季积雪区缩小,积雪高度上升。
在雪线以上为多年积雪区,雪线以下为季节积雪区。(雪线的高度是寒冷气候地貌的一条重要界线,冰川形成在雪线以上,一个地方的高度如果低于该区的雪线高度,就不能形成冰川。)
决定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
温度
形成多年积雪,首先取决于近地面空气层的温度是否长期保持在0℃以下。
文章插图
气温影响雪线高低示意图
绘图 | 李双福
气温随高度和纬度而变化,低纬雪线位置较高,高纬雪线位置较低。从低纬向高纬的雪线高度变化并不是一条直线,还受降水量多少的影响。
降水量
地球上雪线位置最高不在赤道,而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
文章插图
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
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
绘图 | 李双福
赤道附近降水量多,副热带高压带降水量较少,但这两个地区的温度对雪线的影响不如降水量影响大,所以赤道附近的雪线高度要比副热带高压带低。
文章插图
南美洲赤道与回归线附件雪线高低示意图
绘图 | 李双福
地形(坡形、坡向)
在同一朝向的山坡,缓坡较陡坡更易积雪而雪线降低。
【最全的冰川地貌知识,我要收藏!】
文章插图
不同坡度积雪示意图
绘图 | 李双福
坡向主要影响降水和日照而使雪线高度变化。
如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高度为4400-4600m,北坡为5800-5900m,这是因为高大的山体阻挡了从印度洋来的气流,在南坡降水量多,雪线位置低,北坡降水量少,雪线位置高。
文章插图
喜马拉雅山南北坡雪线高度示意图
绘图 | 李双福
另外,在北半球大陆性较强的地区,南北山坡降水量变化不大的山地,南坡雪线比北坡雪线要高,因为南坡向阳,融雪快,雪线位置高,北坡背阳,融雪慢,雪线位置低。
文章插图
天山的南坡雪线高于北坡示意图
绘图 | 李双福
2
冰川形成过程
积雪变成冰川:是先由新雪变成粒雪,再由粒雪变成冰川冰,最后形成冰川。
文章插图
冰川冰形成示意图
绘图 | 李双福
高纬、极地区:气候严寒,新雪降落地表后,在升华再结晶作用下,雪花棱角很快消失、变圆,成为粒雪,并使粒雪层发生沉陷作用。随雪盖厚度的增加,下部粒雪层受压加大,重结晶作用,致使各晶体相互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块状冰川冰。(这种成冰过程速度缓慢,南极中央200余米深处的冰体,已经历了近千年的历史。匠心地理)
中低纬度高山区: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的渗透再冻结作用,加速了粒雪化和成冰作用过程,甚至当年就有成冰作用的条件,形成的冰川冰。一般比极地区冰川的密度大、透明度高。
冰川冰:是冰晶的聚合体。它在低温条件下,冰晶体相互之间结合十分紧密。
当接近熔点时,冰川冰就显得不稳定,呈现冰、水、汽三相并存局面,这是冰川之所以能实现塑性变形的原因。因此,只要一定厚度的冰川冰结合地表或冰面具有适当的坡度,在压力与重力的作用下,冰体就能向雪线以下地区缓慢流动,伸出冰舌,形成冰川。
3
冰川的类型
1、按冰川发育的气候条件和冰川温度状况分为:
海洋性气候冰川(暖冰川)我国西藏东南部和阿尔卑斯山的现代冰川都属于这种类型。
- 背后|《风声》背后那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 邂逅|溧阳的小众秘境,土著都不一定知道,是时候去一趟了
- 梦中|十里芳华万里飘香,顺德有场“盛大的花事”邀你来赏花
- 中年|一个人的旅行,那就来泸沽湖吧
- 洱海|「我的家乡在河北」春水连天、万鸟翔集!河北版的“苍山洱海”,简直太仙儿了!
- 中年|石林中的探岳与探岳中的你
- 老年|春意浓,天河公园的花海“红了”!
- 飞行|新疆雪雀,高原鸟,孤独的飞行者!
- 步行街|国内唯一面朝大海的步行街:厦门中山路的滨海风情,实在让人陶醉
- 刘强东还有一个十几岁的儿子,亲生母亲是个谜,章泽天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