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新闻·人物 | 电力工人何涛的“飞翔”人生( 二 )


“当时永川供电公司成立了无人机班组 , 我第一时间就向组织提出了申请 , 当时想的就是想把爱好和工作结合到一起 。 ”何涛介绍 , 当时整个国网公司对于无人机在电力行业的应用都还处于摸索阶段 , 他能否胜任 , 其实心里也没底 。
很快何涛和同事们迎来了工作中的第一次挑战 , 当时永川区来苏镇的一处220千伏线路遭遇雷击 , 对于类似情况 , 供电公司可以通过雷电定位系统 , 确认需要排除安全隐患的大致范围 。 但此类工作存在的问题就是随机性很强 , 以需要检查的绝缘子为例 , 其被电弧击损的痕迹可能并不明显 , 电力工人肉眼排查 , 受诸多客观原因影响 , 不能完全保证准确性 。 同时 , 许多铁塔设立的位置位于山上 , 逐一爬上铁塔检查 , 工作效率不高 。
“当时我们就是通过无人机飞到铁塔上面进行拍摄 , 相当于电力工人不需要爬山、爬铁塔来确认存在故障、隐患再去作业 。 ”无人机班电力工人晏新说 , 在过去一个成熟的班组排查类似故障 , 一天活动范围在10公里左右 , 而随着无人机的使用 , 活动范围可以增加至30公里 , 从效率上带来了极大的提升 。

慢新闻·人物 | 电力工人何涛的“飞翔”人生
文章图片
▲操作无人机 , 何涛(右)和同事晏新是一对好搭档
当然 , 无人机在电力行业的运用不止于此 , 有了好的开始 , 大家的思路也活泛起来……

慢新闻·人物 | 电力工人何涛的“飞翔”人生
文章图片
▲无人机越发广泛地帮助电力工人作业
喷出火龙的无人机
“以前遇到塑料袋、风筝等缠绕输电线路 , 需要停电作业 , 并让工人登高摘除 , 费时费力还有安全隐患 。 ”何涛介绍 , 经过大家一起开动脑筋 , 在2016年 , 其团队自主研发的 , 也是重庆市内第一架喷火清障无人机问世 , 被称为“四旋翼喷火清障无人机” 。 这款新研制的喷火清障无人机 , 对于普通的塑料袋、马蜂窝等附着物 , 只要十几秒就能清理完毕 。 在试验期间 , 何涛一时不慎 , 他的左手腕主静脉、右手腕肌腱都被螺旋桨挂断 , 期间还修养了一个多月 。 面对家人的担心、反对 , 他还反复认错、做保证 , 才终于得到了家里的理解、支持 。

慢新闻·人物 | 电力工人何涛的“飞翔”人生
文章图片
▲无人家加设喷火装置后 , 被用于清理线路上的马蜂窝、塑料袋、风筝等
四旋翼喷火清障无人机的成功运用 , 极大地鼓舞了何涛 。 很快 , 其团队研发的第二代六旋翼喷火无人机又试飞成功 , 机体载重量较初代实现翻番 , 续航时间增加25% 。 2019年 , 搭载矢量喷嘴的第四代六旋翼喷火无人机投入运用 。
近年来 , 何涛团队还将红外线、紫外线等装置结合在无人机上 , 辅助电力安全隐患的排查、消除工作 。 永川供电公司的无人机班组也从最初的2人发展到16人 , 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革新、改进 , 电力工人登塔和需要巡视人数大幅下降 , 让输电线路巡检工作效率提升了5倍 。

慢新闻·人物 | 电力工人何涛的“飞翔”人生
文章图片
▲何涛(右四)和同事们在无人机运用上越发得心应手
“现在让我特别开心的是 , 儿子对无人机也很感兴趣 , 他已经可以独自操作了 , 还说长大了也要像爸爸一样成为‘机长’ 。 ”何涛说 , 获得“国网工匠”是对他职业生涯的肯定 , 在未来 , 他希望有更多无人机飞翔在铁塔周围 , 让我们的电网更加坚强、给力 , 他也愿成为这样的光明守护者 , 一直飞下去……

慢新闻·人物 | 电力工人何涛的“飞翔”人生
文章图片
慢新闻·人物 | 电力工人何涛的“飞翔”人生】▲何涛和儿子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