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重磅揭秘!沈阳新冠肺炎重症病人是这样闯过来的】——马晓春
这是一支最好的团队!
他们团队配合默契 ,
工作做得可谓细致精准——
一摞摞记载着患者数据的表格、
一次次熟练的交接配合
……
让脆弱的高龄、超高龄患者
能够平稳“度”过!
文章插图
“沈阳中心本土新冠肺炎病例全部‘清零’ , 我们团队上午拍了合影纪念 。 我们这支团队来自省市各家医院 , 在短时间内完成集结 , 并迅速形成战斗力 , 在一个月的诊疗过程中 , 每个人都具有极强的责任心 , 有‘一定要把病人救治过来’的信念 。 ”
1月24日 ,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救治组专家、中国医大一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马晓春说 , 从新冠救治的角度来说 , 救治工作已经告一段落 , 但是有的病人存在很多基础性疾病 , 有的出现了一些合并症 , 在总体的治疗上并没有完全结束 , 接下来还有很多挑战性的工作仍要完成 。
“大咖”联手
国家级专家线上会诊
文章插图
重症病人的病情瞬息万变
要在变化的时候做决定
是挺难的一件事
为做到万无一失 , 在国家级专家网上会诊平台上 , 国家、省、市重症“大咖”共同探讨利弊 , 最终确定了方案 。 马晓春说 , 此次疫情 , 国家卫生健康委特别派驻4名国内顶尖专家 , 深度参与和指导新冠肺炎患者医疗救治工作 , 且每日依托远程医疗 , 参与重症病例全国在线会诊 , 多名国内顶级专家线上会诊并给出指导建议 。
文章插图
此次沈阳中心团队的表现让国家专家组点赞:这是一支最好的团队 。 “重症病人的管理一定是团队管理 。 团队管理要求成员专业、理念等方面一致 , 这样救治患者时效率才会更高 。 ”有着近20年重症患者救治经验的马晓春对此深有感触 。
患者信息
数据装进脑子里
“我们的团队配合默契 , 工作做得可谓细致精准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病房主任、沈阳中心重症组成员朱然说 , 每天早上的视频交班 , 需要ICU夜班医生和护士搜集这一晚上患者所有的信息 , 包括体温、出液量、用药、进食、排便、吸氧、断氧以及活动情况等 , 每一位患者的个人数据和其他患者的平行数据收集工作量是巨大的 , “我们每天都会做大量的表格 , 你看我们桌子上这一摞表格 , 就是一两天之内一两位病人的表格 , 治疗患者越多 , 数据就会越多 。 ”
文章插图
即便再庞大的数据
重症团队的专家们也都装进了脑子里
做到心中有数
“患者的各项指标和重要变化数据 , 早上交班和里边的医生‘过’一遍 , 然后跟省专家、全国专家会再‘过’一遍 , 到下午全国线上会议的时候再‘过’一遍 , 晚交班还会再‘过’一遍 , 其余时间‘里面’‘外面’的医护随时电话微信在线 , 有问题就随时去沟通 。 ”朱然说 。
治疗高龄患者
困难犹如走钢丝
87岁、95岁
这些高龄、超高龄老人
在此次治疗中得到了大家的关注
对医疗团队而言是很大的考验
文章插图
马晓春说 , 尤其是95岁老人 , 高龄加上长期卧床 , 在这样一个比较脆弱的机体上增加新冠病毒的感染 , 显然在整体的治疗和护理难度上就会比较大 。 “从整体的治疗和护理上可以说特别地精细精准 , 这体现在每一个时间段的操作和处理干预上 。 比如说她的体位怎么要求 , 每小时喝了多少水 , 排了多少液等 , 这都是非常非常细致的 。 ”
对此 , 国家专家组邱海波教授这样评价:“95岁老人能够很平稳地‘度’过来 , 这其中的付出是很难用语言表述出来的” 。 马晓春说 , 这一句蕴含着很多层含义 , 救治的困难是多方面多方位的 , “她脆弱得就像在走钢丝绳 , 稍微哪个地方失去平衡可能就从钢丝上跌下去了 , 而让她保持这种平衡的是日夜守护他们的医护人员们 。 ”
医护5班倒
在摸索中不断前进
文章插图
和普通病房不同
治疗和照顾一位重症患者
- 尿毒症|尿毒症患者,在饮食上有什么讲究?牢记这6大注意事项
- 小涛|为患者取出“潜伏”8年的眼内异物
- 健康|这3类慢性疾病患者如何健康过年
- 病区|新疆霍尔果斯市疫情:在院患者病情平稳、逐步好转
- 重症医学科|州二院运用CRRT治疗新技术挽救患者生命
- 变异株|山西大同确诊患者所感染病毒属于德尔塔变异株
- 糖尿病|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谢荣鑫谈:如何让慢性病患者健康快乐过春节
- 销售|深圳将试点互联网处方药销售,慢病患者可就近取药
- 高危人群|高血压患者如何预防脑出血
- 妇产科|【医疗资讯】一手托起两个生命 化险为夷母女平安——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全力救治危重孕产妇患者成功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