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张仲景的两大名方合用,原来有这么多的用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营卫之功效。本方为少阳、太阳表里双解的轻剂,取小柴胡汤、桂枝汤各半量,合剂而成。作为小柴胡汤和桂枝汤的合方,源为伤寒太阳少阳合病而设。既有和解少阳,解肌发表之功,可治外感伤寒太少两阳之病,又有外和营卫,内调气血的功效,可治内外杂病营卫气血经脉不通之病。对于此方剂的命名,为何不称桂枝柴胡汤呢?《伤寒论注》说:“而不名桂枝柴胡汤者,以太阳外证虽未去,而病机已见于少阳里也,故以柴胡冠桂枝之上,意在解少阳为主,散太阳为兼也”。
中年|张仲景的两大名方合用,原来有这么多的用途,你能想到吗?

中年|张仲景的两大名方合用,原来有这么多的用
文章插图

《伤寒论·少阳病篇》第225条说:“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伤寒病已经六七天了,已到经尽的日期,若表不解,则有传变的趋势,今“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还是太阳证的症状,风寒犹留连在表,但稍微有些恶寒,也没有头项强痛,说明太阳证已非常轻微。“微呕,心下支结”,是少阳证的症状,说明是邪已犯少阳,胆热犯胃,少阳经气不利,但还不是太严重。表邪未除,邪犯少阳,故用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辛散,以治太阳之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宣展枢机,以治半表半里。


中年|张仲景的两大名方合用,原来有这么多的用
文章插图

《伤寒论·阳明病篇》第205条提到:“发汗多,亡阳谵语者,不可下,与柴朗桂枝汤和其营卫,以通津液后自愈”。“谵语”是阳明病的症状,阳明实热之证可导致谵语。现是太阳病,发汗过多,导致机体津液受损,胃中津液亏耗,胃气虚弱。津液亡失导致胃中干,从而导致谵语,虽然有类似阳明的症状,但不是热盛内实所致的谵语,故不可用承气汤类攻下,若只有里热,可用白虎加人参汤来生津润燥以解热。表病发汗太过,都可导致表病不除,故以桂枝汤解表,调和营卫,养胃中津液,用小柴胡汤,清热而疏布津液.经过补养输布津液,津液充足了,胃中干燥的症候得以改善,谵语自愈。


中年|张仲景的两大名方合用,原来有这么多的用
文章插图

要注意,这里“亡阳”的含义,并不是人体的真阳丧失了,真阳若丧失了是要厥冷的,怎么会有谵语呢?在经方中输布化生津液的方子,符合本证的就有小柴胡汤和桂枝汤,用小柴胡汤通行津液的原理,我们可以从《伤寒论》中来找证据,第97条说:“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小柴胡汤主之”。本条是说,外邪袭表,人体的卫阳,津液、气血大量前往体表,用以抗邪,但是如果患者正气不足了,后续的援兵不足,那些在体表的津液、气血就要在抗病邪的过程中慢慢地耗散,“血弱,气尽”了,这种情况就会腠理开,邪气就可从体表进入半表半里,这时就要用小柴胡汤来外散邪气,内补胃气,输布津液来抗邪了。


中年|张仲景的两大名方合用,原来有这么多的用
文章插图

《伤寒论》第230条对于小柴胡汤的作用是这样说的:“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另外,从药物的组成上看,两方都有大枣,《本经》说大枣,主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可见两方都有补津液的作用。故张仲景在条文中说“与柴胡桂枝汤和其营卫,以通津液后自愈”。
柴胡桂枝汤的方剂组成为柴胡四两,桂枝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灸甘草一两,半夏(洗),二合半,黄芩一两半,芍药一两半,大枣(孽)六枚。生姜(切)一两半。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证为太阳表证未解,进而邪犯少阳,实为太阳少阳并病,治宜太少两解之法。故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发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通达表里。因太阳、少阳之证俱微,故各取原量之半合在一起。临床凡是见太阳、少阳合病的证候,皆可应用。


中年|张仲景的两大名方合用,原来有这么多的用
文章插图

总之,此方证以发热恶寒、汗出、腹痛、头疼身痛、恶心纳呆、心烦、胸胁苦满为辨证要点。主要症状为腹痛,往来寒热,胸胁满闷,默默不欲饮食,喜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汗出恶风,头痛或者头晕,鼻鸣,鼻塞流清涕;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弦等。现代医学常用于治疗肩背疼痛、耳后神经痛、肩周炎、肋间神经痛、神经官能症、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迁延性肝炎、胆囊炎、胰腺炎、胆道蛔虫、阑尾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体虚感冒、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更年期综合征、过敏性鼻炎、神经衰弱、脑缺血、癫痫等属于太阳未解,邪犯少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