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禺国——一个广东瑶族建立起来的国度

大家好,我们的大龙猫聊生活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前言:阳禺国,是广东瑶族一手建立起来的国度。因而说起“阳禺国”,就要先说起中国的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之一——瑶族。瑶族是我国华南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之一。而阳禺国的建立,就是与瑶族的起源与大迁徙有关。一.瑶族的起源:1.瑶族的起源不在现在分布最广的华南,而是在华南以北的东方长江流域。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而瑶族的起源,便是来自于长江流域的东方“九黎。2.东方“九黎”是远古时代的一个部落联盟,有九个部落,每个部落又有九个氏族,共计有九九八十一个酋长,蚩尤便是东方“九黎”的大酋长。而瑶族,就是古代东方“九黎”中的一支。3.历史关于东方“九黎”的最早记载,见《国语·楚语下》:“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意思是东方九黎的每一位酋长都与神沟通,导致神权和政权的混乱,不能分辨事物的名实或名分(即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也是东方“九黎”与炎帝黄帝联盟交战的重要原因之一。
阳禺国——一个广东瑶族建立起来的国度
文章插图
阳山古道-秤架古道路段二.瑶族南迁的原因:1.东方“九黎”,是我国上古时期的三大部落联盟集团之一,而另外两大部落联盟集团分别是:中原黄帝部族(黄帝轩辕氏领导的部落联盟)、西部炎帝部族(炎帝神农氏领导的部落联盟)。而三大部落联盟集团中,尤以拥有九九八十一个部落酋长的东方“九黎”,势力和实力最大。2.正是蚩尤领导的东方“九黎”实力最大,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不得不进行了结盟。蚩尤与炎帝黄帝联盟,为了争夺土地肥沃、水草丰美的中原地带,在涿鹿进行了大战。涿鹿之战,可以说是上古时代原住民南方集团、与北方集团对入主中原地区统治权的争夺。而且涿鹿之战的胜败,对中华古华夏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双方谁胜谁负,直接决定了中华上古时代的历史走向。(涿鹿即今河北涿鹿、怀来一带)3.最后很不幸,东方“九黎”在涿鹿之战中战败了,退出了对非常适合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的争夺。并且作为战败一方的东方“九黎”,除了一部分留在了北方(后来建立了黎国),其他大部分都不得不大举往南方、华南地区迁徙。而“阳禺国”的建立者——瑶族,就是东方“九黎”大举南迁的诸多部族、氏族中的一支。
阳禺国——一个广东瑶族建立起来的国度
文章插图
三.历史变迁,其中一支瑶族最终迁徙到今广东阳山、英德一带1.历史变迁,瑶族跃过长江流域,最远达到两广地区。而其中一支瑶族,迁徙到达今广东阳山、英德一带,居住在秤架大山之中。2.这一支瑶族迁徙居住在秤架大山之中,平时对外联系、出入大山,因而踩出来了一条通外周边区域的羊肠小道。这条小道就是阳山古道,是周朝春秋战国时期,位于今阳山县境内的一条古道。3.而秤架古道路段,则是阳山古道的主要路段。秤架古道,东起今广东阳山县青莲镇峡头村,沿青莲水(又称岭背河、淘江)沿岸一路上行,途经青莲镇深塘村,穿过犁头镇的马落桥村,由岭背拐向秤架大陂,翻山越岭向北一路到达今湖南省境内。
阳禺国——一个广东瑶族建立起来的国度
文章插图
阳禺古国前身——今广东阳山县四.阳禺国的建立1.阳禺国,便是在这阳山古道-秤架古道路段的起点(今广东阳山县青莲镇峡头村),由南迁的瑶族分支所建立起来的。今广东阳山县青莲镇峡头村,便是古广东瑶族阳禺国的诞生地。2.古广东瑶族部族,自在今阳山县青莲镇峡头村建立起阳禺国后,便不断的向周边扩张,尤其是向南的古广东腹地扩张。发展壮大后的阳禺国,核心统治区域包括今广东清远的阳山、英德、连州、连南、连山一带,这一带也成为当时古广大的重要瑶族居住区。而阳禺国的国都,便是阳禺国的诞生地阳山县青莲镇峡头村。3.阳禺国的势力范围:向东北大概包括了今广东韶关地区,向西南大概到了今广东肇庆地区;向西大概到了今广西贺州富川、钟山、八步一带;向北大概到了今湖南交界;向东南最远与位于古广东番禺的番禺古国交界。(关于番禺古国,笔者会在后面的章节进行解说。)
阳禺国——一个广东瑶族建立起来的国度
文章插图
五.历史关于阳禺国的记载1.《吕氏春秋?恃君览?恃君(之四)》记载:“缚娄、阳禺、驩兜之国,多无君。”文中意思是缚娄、阳禺、驩兜这些国家,大多数是没有事实的君主的。这是历史对阳禺国的正式记载。(缚娄国、驩兜国见本专栏前面的章节解说。)2.《阳山志》记载:“战国时期,境内有阳禺国,治所在县之东,属楚,为岭南三国之一”。“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也就是说阳禺国至少约有3000年的历史;“县之东”,即今阳山县青莲镇峡头一带;“属楚”,即隶属楚国,楚国是战国时期的大诸侯国之一;“三国之一”,即古广东同一时期的三个小国:缚娄国、阳禺国、驩兜国。3.今天的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阳山人文历史专栏也记载:“阳山地域,古为南交地,周时属楚,战国时境内有阳禺国,治所在今县之东,即青莲峡头一带。秦时为长沙郡南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