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石敢当的另一人格化形象是“石将军” , 这是将五代时期的勇士石敢和镇邪的石敢当灵石融合发展的结果 。 因石敢救晋高祖有功 , 《新五代史》和《旧五代史》对他进行了描写 。 在明代杨信民笔下 , 石敢变成了石敢当 , 他是一个遇难成祥、御辱防危的人 , 这与后来的石敢当灵石的功效很接近 。 如今在泰山地区 , 仍然有供奉石将军的神像的现象 。
文章图片
石敢当
四、石敢当与泰山石敢当
石敢当的信仰虽然来自原始的灵石崇拜 , 但真正使它名声大噪还是源于它与泰山崇拜的结合 。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泰山安则天下安”的说法 , 在对灵石信仰的同时 , 人们也更强调对泰山的崇拜 , 泰山崇拜传达了人们对国泰民安的一种美好希冀 。 中国古代素有祭山封禅大典 , 祭祀五岳被视作天子之礼 。 作为五岳之首的泰山 , 尤其经过秦始皇几次封禅刻石 , 后又有汉武帝、光武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先后来到泰山举行封禅之礼 , 泰山已经被神灵化与人格化 , 所受的信奉与崇拜更是与日俱增 。 它已经不单单是一座物理概念的山 , 其中包含的政治意义更是上升到国家层面 , 对泰山的崇拜象征着对政治权力的诉求 。
文章图片
泰山
明清之际 , “泰山石敢当”的说法开始流传开来 , 这标志着石敢当信仰进入鼎盛时期 。 但是从现有实物来看 , 泰山石敢当的说法在金代就已经出现 。 叶涛先生通过在台湾傅斯年图书馆获得的两张石敢当拓片的照片推测 , 至少在元代元祐时期 , 就已经出现了泰山石敢当的说法 。
文章图片
镇宅石敢当
至于为什么要在石敢当前面冠上“泰山”的头衔 , 恐怕还得追溯到宋代 。 泰山信仰分为官方政府主导与民间自发两方面 , 历来王朝更替或者遇到灾异情况 , 都要到泰山进行封禅大典、为民祈福 。 宋真宗在位时期举行过封禅泰山大典 , 他封泰山女神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 从此以后 , 历代帝王在国家制度层面对泰山的封禅就戛然而止 , 泰山作为一座政治意义的山的地位不断削弱 。 与此同时 , 民间掀起了一股泰山崇拜热潮 , 民众对东岳大帝、碧霞元君的祭祀崇拜愈发普及 , 民间泰山香社非常活跃 。
文章图片
宋真宗剧照
正是由于民间对泰山信仰的普及 , 加之石敢当信仰与泰山多少存在一定的联系 , 这就促使石敢当向泰山石敢当的转化 。 镇邪保平安功能的石敢当习俗 , 借助主生死的泰山的名气 , 名气更加壮大 。
文史君说
石敢当习俗经历了漫长的时期才演化成今天的样貌 , 从远古时期的灵石崇拜开始 , 随着泰山信仰的普及 , 石敢当习俗借助主生死的泰山 , 流传更加广泛 , 甚至在前面冠上了“泰山”字样 。 泰山石敢当信仰 , 包含了人们辟邪求平安的美好愿望 , 作为一种多源合流的信仰习俗 , 在民间影响深远 。
参考文献
叶涛:《泰山石敢当》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2007年 。
叶涛:《泰山石敢当研究考》 , 《民俗研究》2006年第4期 。
叶涛:《关于泰山石敢当研究的几个问题》 , 《民俗研究》2017年第6期 。
逯慧、张荣良:《泰山石敢当传说解读》 , 《泰山学院学报》2011年3月 。
(作者:浩然文史·烂柯人)
- 那些充满了矛盾感的人
- 婆媳关系的转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恋爱中,一个人不爱你的表现有哪些
- 被背叛的一方为什么会对抗?
- 经营感情的第一层境界是什么
- 85岁高龄老人独自居住在山上吃白石崖,老人喊了好几个名字
- 退休之后,我的生活过得非常幸福
- 背叛婚姻的人不改变,却要被背叛的一方做改变
- 为什么被背叛者会陷入神经症式的痛苦之中?
- 老伴去世后,我的精神受到了严重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