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留不住人?因为你不懂软件工程师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 , 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 , 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
编者按:同样一个人 , 到了类硅谷的科技公司之后为什么表现就跟着原先的传统公司大相径庭?传统公司不同类型的公司在处理与工程师的关系方面的确存在很多方面的差异 。 不过 , 最大的是这个 。 “类硅谷公司”会把工程师看作是价值创造者 , 看作是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者 。 而传统公司只是把他们看作是工厂的工人 。 曾经在多家公司待过的GergelyOrosz总结了个人的感受 。 结合最近职场发生的一些热点事件 , 看完本文之后 , 你也许也会有更深的感受 。 原文发表在pragmaticengineer上 , 标题是:WhatSiliconValley"Gets"aboutSoftwareEngineersthatTraditionalCompaniesDoNot 。

创业公司留不住人?因为你不懂软件工程师
文章图片
划重点:
类硅谷公司的软件工程师有更高的自主权
是好奇的问题解决者 , 而非无意识的资源
他们拥有更加开放的环境 , 而不是被提防
他们受到鼓励积极地跟其他业务部门互动
工程师跨部门直接沟通比逐级上报更高效
类硅谷公司会为开发营造更加舒心的环境
更高的杠杆意味着更高的自主性以及薪酬
我曾有过之多家科技公司工作的经历:从“传统”商店和咨询公司 , 到投资银行 , 再到高成长的科技公司 。 我还曾经跟在初创公司、银行、汽车公司、大型科技公司以及更“传统”的公司工作过的软件工程师交流过 。 丰富的经历让我对硅谷公司以及总部位于该地区以外的公司有了一份健康的样本 。
我已经注意到 , 有些传统竞争对手(尤其是欧洲)总是无法理解或者在实践中没法实施的东西硅谷公司一直都很“懂” 。 这些做法对公司来说可以加快创新速度 , 对工程师来说可以加快个人成长 , 以及更好的“利用率”(这不知道是好还是坏) 。 反过来 , 硅谷的公司就可以支付更高的工资(的确如此) , 并且从同一个人身上获得更多的价值 。
在本文中 , 我会用“类似硅谷的公司”来指代能够很好发挥软件工程人员影响力的现代公司 , 而这些公司传统上总部一般都在硅谷——虽然很多新公司不再如此 。 这是每一位工程师的工作产出可与Facebook或Google之类的公司相媲美的公司 。 他们也采用了类似的做法 , 往往可以吸引到其他“类硅谷”公司的人才 。
这些公司比其他许多公司更“懂得”哪些事情呢?以下就是关键 。
1.软件工程师的自主权
在“传统”公司 , 开发人员的工作事项一般是分配来的——一般是JIRA工单的形式 。 这些工单由产品(或项目)经理审核 , 而且列出来要完成工作最关键的细节 。 对开发者的预期就是不多不少就做这些 。 整个过程没有什么可质疑的 , 除非要澄清工单的细节 。
加盟“类硅谷公司”的话 , 这些几乎看不到 。 是 , 他们也有项目 , 有项目经理和工程经理 。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 , 他们对工程师的预期(以及鼓励)是弄清楚工作的“how” , 包括做出更大的决定 。 在有的地方 , 每个项目都会由一名工程师领导 , 以便于的工作拆分 。 在其他地方 , 工程经理或高级工程师可以执行此项工作 。 不管最后是怎么完成的 , 他们都会激励所有工程师着眼全局 , 释放自己 , 并解决他们看到的任何问题 。
“类硅谷”公司赞美工程师的主动性 。 你往往会看到工程师对服务和功能提出建议 , 或者让团队腾出专门的时间来偿还技术债务 。 对于经理来说 , 告诉工程师具体要干什么 , 把他们的工作分解成小块 , 或者对其进行微管理是很罕见的 。 大家都是自我管理 。
传统公司对开发人员的期望是完成分配的工作 。 在类硅谷公司里 , 对他们的预期是解决业务存在的问题 。 这是一个巨大的差异 , 会影响任何一位工程师的日常工作 。
在传统公司中 , 开发人员做要求去做的事情往往是自上而下层层传达的 。 我曾经跟一个字银行工作的人聊过 。 他们那里的项目管理有6个层级 。 而开发人员排在最下面的两级 。 决策只能从第三级开始进行 。 也就是说 , 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基本都没有发言权——这是设计使然 。 这家银行一直努力解决软件部门不奏效的问题 , 原因还需要我说吗?

创业公司留不住人?因为你不懂软件工程师
文章图片
世界的等级视图 。 一些传统公司仍然是这种工作机制 , 最下层的开发者没有决策权